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江苏省太仓市博物馆藏有一件十分珍贵的海水龙纹盘,它集青花、斗彩、红彩三种表现方式于一身,高3.7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2.3厘米。 此盘敞口,浅弧腹,平底,矮圈足。虽然从尺寸上看不是大器,但从所绘图案看,却体现了磅然大气,令人称奇。盘内绘蛟龙越海,红彩绘就的蛟龙张牙舞爪,威武凶猛。龙下的海水和浮云用青花绘制,波涛汹涌,祥云四起。再用斗彩表现海中嶙峋的山石,而山石的轮廓则用青花描绘,内填绿...
翻阅诸多陶瓷文献资料,有关晚清瓷器的描述多是:新的造型不多见,制作粗糙,器型笨拙等等。晚清瓷器除了官窑真是一无是处吗?非也! 事实是,在晚清的光绪时期,有一类专仿康熙青花瓷器的官民窑作品,颇为精细,亦堪称晚清瓷器中的佼佼者,下面举例几件: 光绪仿康熙官窑青花转枝莲纹罗汉碗(图1),高6.8、口径16、足径6.6厘米;胎质紧密细腻洁白(绝不逊色康熙官窑的“糯米胎”);造型为罗汉碗,施亮青...
婴戏,是彩绘瓷器的一个通俗题材,在宋、元时期就已被广泛应用于瓷器的装饰图案中。绘画风格粗犷的磁州窑白釉黑花瓷枕和梅瓶上多绘有婴戏图。到了明朝宣德时,婴戏已成为青花瓷器上的常见纹饰,尤其是成化时期,婴戏图更加丰富多彩,诸如放风筝、舞蹈、习武、加官图和三、五、九、十二、十四、十六子等。嘉靖、万历时婴戏图的艺术风格较前朝有些变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宣德朝的儿童多为矮胖、圆脸、大前额;成化时的儿童四肢短...
清代康熙一朝长达61年,期间政治稳定,经济贸易发达,社会显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在此背景下,制瓷业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达到历史的高峰,其产品充分展示了“独步本朝”的时代特征。而康熙民窑青花瓷器,因产于这个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代,其制作工艺娴熟,种类繁多,造型清秀,透出曲线美。胎质细腻坚致,釉层剔透坚硬,与胎体结合紧密。青花用浙料和云南明珠料,灰暗、明...
图中所示的这块康熙年的瓷片,画的是苏东坡与佛印的一个故事:一位居士家准备了一席素宴,招待佛印禅师和苏东坡。因苏东坡并未完全茹素,居士家专门为他蒸了一盘五柳鱼。佛印不想让苏东坡吃荤,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里。苏东坡看见了却装作不知,刚坐下就长叹了一口气。佛印疑惑地问道:“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
被称为“火道”的遗迹。王瑟摄/光明图片 【守望家园】 谜团,谜团,一个接一个的谜团。新疆达勒特古城考古发掘两年来,诸多谜团一直笼罩在考古人员心头。为解开这些谜团,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机构的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均被请到考古现场。可是,他们也说:看不懂…… 成排的火道,规规矩矩地排列在一起,上部还有面积仅一二平方米的小房间遗迹。只是因为在其狭小的空间里发现了...
想看美美的青花瓷?来广东省博物馆吧!8日起,《青花瓷:科技 文化 贸易》展在粤博正式推出。本次展览由粤博与中山大学朱铁权科技考古团队共同打造,这也是粤博首次由馆外人士策展。“科技性”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观众可以尝试用显微镜观察青花瓷,佩戴VR装备体验在沉船中打捞瓷器的场景。 一名观众正在近距离观赏青花瓷精品。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精选粤博160余件藏品 ...
此罐高16.2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4.5厘米;器身施亮青釉,釉面平滑、晶莹。主题纹饰为鲭、鲌、鲤、鳜四种鱼,取谐音“清白廉洁”之意。四周辅以蟹、虾、水藻等水生动植物。用笔细腻、构图饱满,画面具有大富大贵气派。然而,能享受到鱼、虾、蟹等口福的,多是些做官的。换言之,当了官,才会有此等福分。 圈足,胎骨质白、缜密、坚细。釉底内落青花双圈树叶形图记款。底部的釉面上,有较多针孔状小棕眼。棕眼细...
成化瓷,可谓瓷如其人。正如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所说,明代永宣以后,瓷器的风格在正统、景泰、天顺近三十年中潜移默化,到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恢复烧造时,已经改变了永乐、宣德以来雄健豪放的风貌,形成其独特的特色。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气,胎体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世。正所谓“明看成化”,成化瓷品类丰富,其中以青花、斗彩最为著名,本篇主要来聊聊...
中国瓷器源远流长,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器物。世界早先认识中国也是从“丝绸”和“瓷器”开始的。中国瓷器以青、白、黑、蓝、彩等诸色而闻名与世,青瓷是中国的母瓷之称。 在现实的圈子当中,许多资深行家和资深藏家是不依靠现代科技手段作为鉴定主要依据的,也不看探索中的微观气泡。作为元青花瓷器鉴定,他们只是近距离看胎体受沁、秞面老化痕迹、绘画笔触和是否高修等。毕竟一个完整的元青花价值几百...
多种青花料的使用,为明代瓷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青花料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钴,明代瓷器所用青花料按产地可以分进口料与国产、料两种。 进口青料为产于西亚的苏麻离青,是高铁低锰型青料,烧成后青花上局部有黑色结晶斑,绘制的图案线条有晕散的特点,有下沉并渗入胎骨的特点,看上去好像用工具在胎上雕刻后填色一般,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国产青料种类较多,包括平等青、回青、石子青、浙料、珠明...
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朝仿制康熙时期的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区分康熙和光绪两个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
50多年前,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还知之甚少。自从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龙纹象耳瓶(原北京智化寺旧藏)为依据,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元代青花瓷器发表了两本研究报告后,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近30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之巨。而后,有国内古陶瓷界专家提出,要将青花瓷定为中国“国瓷”,以...
元代青花瓷器所用的青花钴料主要有进口料、国产料、混合料三种。进口的钴料主要是“苏麻离青”,此种钴料属于高铁低锰型,青花发色蓝艳并带有铁锈斑。而国产料属于高锰低铁型,发色较为浅淡,且无铁锈斑。在学术界上一般将元青花分为两种类型,至正型元青花和延型元青花。前者是以英国大维得基金会所藏的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铭文的象耳瓶为断代的标准器物。学术界普遍认为此类型元青花主要生于元代中晚期(约1341-1368...
(一)看胎质、胎色 胎质、胎色。景德镇窑宋代和元早期皆用单一的瓷石来制坯泥,称为一元配方。这类坯泥属高硅低铝性质,烧成温度通常在1200℃以下,窑温稍高即易造成器物变形。元代中期,发展成瓷石加高铝含量高岭土的二元配方,耐火度可达1300℃以上,在保证器物不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胎质的瓷化程度和釉质的玻璃化程度都得到提高。 (二)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