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东省博物馆看大美青花瓷

  想看美美的青花瓷?来广东省博物馆吧!8日起,《青花瓷:科技 文化 贸易》展在粤博正式推出。本次展览由粤博与中山大学朱铁权科技考古团队共同打造,这也是粤博首次由馆外人士策展。“科技性”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观众可以尝试用显微镜观察青花瓷,佩戴VR装备体验在沉船中打捞瓷器的场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名观众正在近距离观赏青花瓷精品。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精选粤博160余件藏品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清代时发展到顶峰。青花瓷以其胎质细腻、釉质莹润、色彩白蓝相辉、素雅清丽被中外人士所钟爱。

  据策展人朱铁权介绍,粤博馆藏明清青花瓷器数量众多,珍贵文物达千余件,器型多样,纹饰精美。本次精选160余件(套),从三个层面进行展示。在“文化瓷韵”板块,通过纹饰、器型等展示明清青花瓷器特有的文化韵味。“明嘉靖款青花寿字葫芦瓶”很有代表性,束腰葫芦形,腹部主题纹饰为梅、竹、仙鹤、鹿及双寿字等。据介绍,嘉靖官窑青花使用的是“回青”青料,蓝中带紫,浓重艳丽。

  在众多展品中,一套粘结起来的青花瓷看起来与众不同。这是“南澳Ⅰ号”沉船上打捞出水的文物,五六件瓷器因泥土粘结在一起,有的完整,有的已残缺。据介绍,“南澳Ⅰ号”沉船共出水青花盖盒340件,盒盖釉面白中泛青,多以花卉、八卦、瑞兽动物等为纹饰。

  VR体验“沉船”捞瓷器

  学术性和大众性融合,凸显“科技性”,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本次展览特设“科技瓷光”板块,从青花瓷的物理属性介绍其制作工艺、钴料品种及其特点等。

  现场还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项目:观众可以触摸实体青花瓷坯,也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青花瓷的瓷面,有的青花瓷瓷面密布大量气泡,有的则带有黄斑。

  现场还设有全景VR体验,观众戴上特制手套和头盔,会感受到如身临其境进入一艘“沉船”,打捞、触摸文物。而“青花瓷精品书屋全景VR体验”则将观众带入一个青花瓷书屋虚拟场景,可以360度欣赏文物;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还能随时随地欣赏到精美青花瓷器。

  测温片,是特色展品之一。这是古代烧窑时检验火候用的胚片,上宽下尖,一般插在窑炉火口上,烧到一定程度时再取出,通过其检验瓷器是否烧熟,相当于现代的温度计。经考古发现,宋代各地瓷窑已广泛使用此类器物。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4月7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