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磁山文化,是目前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唯一一处以河北省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1972年,位于邯郸武安磁山村的磁山遗址的发现,为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找到了突破口。其中炭化粟的出土,一度把我国黄河流域植粟的记录刷新到距今八千年前。 1988年,磁山遗址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在省文物研究所,专家正对磁山遗址出土文物进行再整理。 记...
观众在参观“盛世·和平——‘一带一路’下的唐代文物”展新华社记者 白禹 摄 12月13日,近百件唐代文物“穿越时空”在天津展出,充分展示古代中西方文明交融的力量。 “盛世·和平——‘一带一路’下的唐代文物”展13日在天津庆王府正式开幕。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身挎半球形皮囊的三彩胡人俑出现在唐代中土墓葬,伊斯兰风格的凸珠纹镌刻在唐代中土的青铜瓶上,地中海沿岸的高脚杯成为唐代流行的饮酒器皿...
在中共中央党校档案馆“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展展出的莫高窟328窟彩塑3D打印成果 近日,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展亮相乌镇。本次展览作为向公众展示“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的阶段性成果,分为“文明瑰宝,对话历史”“融合创新,服务社会”两大部分,以实物、视频、交互系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大美同赏”“时空之旅”“故事新说”“时尚生活”...
“5100年前的海岸线在哪儿?” “良渚古城当时居住人口估算有多少?” “储存这么多水干嘛?” 一系列犀利的问题,出现在良渚古城遗址不远处的一场重量级国际学术会议上。5000多年前的良渚人和良渚国王,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国家——良渚王国的文化和生活,正受到世界关注。 12月13日, 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日利亚、墨西哥、以色列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相...
良渚古城从何而来?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因何而建、如何营建?良渚古城的保护和学术研究进行得怎么样了?今年正值良渚古城发现十周年,12月13日,良渚古城考古发现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举行,10年来良渚古城考古的研究和保护情况也得到梳理。 当天,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在良渚召开,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近3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激烈的观点碰撞和闪烁的思想火花中,蒙在良渚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的神秘面...
中国早在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会,就已经进入早期国家文明阶段 全世界顶级考古学家这两天齐聚杭州考察良渚遗址 前两天,12月8日至11日,上海举办了一场考古界的“奥斯卡”盛会——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 全世界的考古学家,坐在一起,以“水与古代文明”为主题,好好聊了聊水资源、水管理和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 隔壁的上海办“奥斯卡”,浙江考古界的人也兴奋得不行。...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昆仑-祁连山、东北-内蒙、秦岭、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喜马拉雅山及东南沿海等地是我国宝玉石资源主要成矿带。最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玉和湖北绿松石,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我国的玉发展历史主要划分为: 1.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掌祭祀大权者,多用珍贵的美玉制作「祭器」,礼拜神祇祖先。...
图为“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胡哲斐摄 中新网杭州12月13日电(胡哲斐)13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良渚举行。研讨会上,多位国际考古大咖表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实证,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价值。 “良渚古城外围存在着由许多条坝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十分清...
当身挎半球形皮囊的三彩胡人俑出现在唐代中土墓葬,当伊斯兰风格的凸珠纹镌刻在唐代中土的青铜瓶上,当地中海沿岸的高脚杯成为唐代流行的饮酒器皿,当开元通宝与贵霜金币、萨珊银币一起出土于古丝绸之路沿线…… 文物虽无声,但当其有力地将历史从书籍中拉拽起来,一幅古代中国与西方因文明交融而铸就的盛世画卷也就展现在观众眼前。 13日,由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等天津有关单位和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的...
13日,“盛世·和平——‘一带一路’下的唐代文物”展在天津开展,共展出99件(组)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2件。 新华社发
良渚,字面意思为“美丽的水中小洲”——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随着良渚考古不断取得突破,良渚遗址已经成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12月12日,包括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杰西卡·罗森,英国杜伦大学教授Chris Scarre,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Peter Bellwood,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Timothy R. Pauketat等在内的20多位国际考古大咖齐聚良渚,实地...
12月8日至11日,“水与古代文明: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在上海大学举行。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研究院、上海大学共同承办。论坛的主题是“水与古代文明”,意在通过探讨考古学对水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当今社会及未来水资源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 在12月8日的论坛开幕式上,上海市市长应勇、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昨天上午在上海大学开幕。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上海市市长应勇、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致辞,并共同颁发世界考古论坛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为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授布莱恩·费根颁发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英国剑桥大学名誉教授伦福儒勋爵等出席开幕式。 王伟光在致辞时说,中国社科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
12月8日至11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将在上海大学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水与古代文明”。邀请了来自全球各大考古机构、院校的上百名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在论坛上将会评选、公布全球范围内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和重大研究成果奖,并为入选项目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敬请期待! 本届论坛的主题论坛演讲是“水与古代文明”,与会代表将进行跨文化与比较研究,并探讨水资源、水管理与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纵横交...
“盛世·和平——‘一带一路’下的唐代文物”展6日在天津开始预展览,99件(组)唐代文物“穿越时空”从深圳北上,展现1000多年前因海陆两条丝绸之路而连结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繁荣。 据了解,本次展览由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等有关单位和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展出文物由深圳望野博物馆提供,99件(组)展品包括唐代的金、银、铜、玉、瓷、陶、琉璃等材质器皿,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件。 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