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内容提要:浮滨文化是商末周初活跃于闽南、粤东一带的一支东南沿海土著文化。该文化中常见的璋、戈等皆为中原夏、商文化的代表器形,这些文化因素如何辗转进入东南沿海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剖析浮滨文化玉石器中包含的外来文化因素,初步蠡测中原文化因素进入粤东、闽南的时空、路线等问题。 关键词:浮滨文化 玉石器 夏商文明 浮滨文化是商末周初活跃于闽南、粤东一带,以长颈大口尊、圈足豆、带流...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屈婷杨健翔)在石头建筑的台基边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家李新伟蹲下身,仔细分辨周围土壤的颜色和形态。这一次,他探查的不是祖先“黄帝”的线索,而是玛雅城邦科潘的兴衰之谜。 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科潘省潘墟镇东北约1公里处,一个消失的玛雅王国隐藏在热带丛林里,考古“联合国队”的测绘、发掘和修复工作已进行了一个多世纪。今年5月,这里建起了第一个中国考古工作站。 ...
9月19日至21日,“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故宫博物院召开。本次论坛由外交部、文化部、新华通讯社、国家文物局支持举办,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学会、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协办。来自阿富汗、玻利维亚、柬埔寨、中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希腊、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黎巴嫩、墨西哥、巴基斯坦、秘鲁、斯里兰卡、苏丹、叙利亚、突尼斯、土耳其等21个国家,以...
9月28日,由嘉兴博物馆、玉溪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穿越古滇文明之光——云南玉溪文物精品展”在嘉兴博物馆二楼禾韵展厅展出,展览将持续至11月27日。 本次展览共展出玉溪市博物馆精品文物150件,展品种类丰富,包括动物化石、石器、陶瓷器、青铜器、字画等实物资料,民族服饰、关索戏面具等非遗文物资料,以及中国现代音乐先驱——聂耳书信、曲谱等实物资料,配以精美图片,玉溪的自然、人文和历史作一番梳理和诠...
作者:单霁翔(故宫博物院院长)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沿线近300座历史城镇、200余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带来机遇,也为沿线国家的文明交流创造了新的平台。 意大利密特拉神像 李韵摄/光明图片 当前,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环境退化、战争与恐怖主义破坏、非法盗掘、过度旅游、快速城镇化等问题的威胁,亟须开展合作,共同应对挑...
金秋九月,代表着东方文明的故宫太和殿,迎来了第二届“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 来自21个国家的嘉宾共襄盛会。在他们背后,矗立着诞生了巴特农神庙的民族,设计了金字塔的民族,修筑了泰姬陵的民族,建造了比萨大教堂的民族;在他们的背后,有苏格拉底的哲学,有佛陀的开示,有耶稣的宝训,也有孔孟老庄的智慧。人们怀着共同的期待汇集在这里,希望能挽紧臂膀,以共同体的方式推动世界多元文明的保护和传承。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沿线近300座历史城镇、200余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带来机遇,也为沿线国家的文明交流创造了新的平台。 意大利密特拉神像 李韵摄/光明图片 当前,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环境退化、战争与恐怖主义破坏、非法盗掘、过度旅游、快速城镇化等问题的威胁,亟须开展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中国作为一个遗产大国和负责任的大国,必将在其中...
第三届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北方考古与欧亚文明学术会议9月15-1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办,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蒙古国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协办。来自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美国、英国、瑞士、乌克兰等国,以及中国各主要考古教学与科研机构的60余位杰出学者,围绕“中国北方考...
王后竖琴 阿拉伯铭文青铜手 进入国家博物馆北10展厅,带有独特纹饰的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海特内棺特别醒目。作为“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序言部分的唯一展品,它在馆藏埃及棺椁中绝对不是经典。但这个制作于公元前600年的木棺的全部材料都来自埃及以外的地区:木料来自于黎巴嫩,黄金来自努比亚,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沥青来自两河流域。这个普通的木棺告诉观众,早期文明时代,世界范围内...
北京:21个文明古国 携手保护文化遗产
19日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故宫畅音阁欢迎出席“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的21国专家学者和3个国际组织代表。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今天(9月20日)在故宫开幕,共有21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论坛上表示,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设立了太和论坛基金,可为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遇到困难的国家提供支持。 据悉...
19日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故宫畅音阁欢迎出席“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的21国专家学者和3个国际组织代表。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9月20日在故宫开幕,共有21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论坛上表示,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设立了太和论坛基金,可为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遇到困难的国家提供支持。 ...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秦汉文明”展,9月17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等出席开幕式。 雒树刚在致辞中表示,经过四百余年的经营与沉淀,秦汉王朝构建了多元而厚重的文明,不仅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对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华文明在此后两千余年中绵延不绝的发展...
“秦汉文明”展现场。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9月17日,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秦汉文明”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等出席开幕式。 雒树刚在致辞中表示,经过400余年的经营与沉淀,秦汉王朝构建了多元而厚重的文明,不仅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对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发展产生...
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藏于深闺首次离馆的长信宫灯、豪奢无度的金缕玉衣……9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的“秦汉文明”展,以300多件重要文物中近一半是一级文物的分量,呈现了秦汉文化繁荣多元的一面。 走进展厅铺面而来的一组秦始皇兵马俑,象征秦国一统中国。展览由此开序幕,引导观众遨游秦汉时代。 接下来的文治武功、长乐未央、事死如生、多元文化、丝路交通及尾声等部分,著名的“皇后之玺”玉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