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考古与欧亚文明学术会议在京召开

  第三届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北方考古与欧亚文明学术会议9月15-1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办,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蒙古国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协办。来自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美国、英国、瑞士、乌克兰等国,以及中国各主要考古教学与科研机构的60余位杰出学者,围绕“中国北方考古与欧亚文明”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9月16日上午9时,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开幕,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吕学明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教授、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考古处处长张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前副所长白云翔研究员、蒙古国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主任特尔巴图、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先后致辞。

  张建明副书记对各位学者、来宾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指出与“中国北方考古与欧亚文明”相关的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体现了人文社科学术研究的社会服务功能。由中国政府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一种经济合作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模式,体现的是交流、理解、包容的人文精神。本次国际会议不但是一次考古学学术成果的展示,也必将促进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理解与包容,这也与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本着的“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相契合。

  张凌处长代表国家文物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祝贺,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与欧亚地区保持密切的联系,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互碰撞,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本次会议各国学者提交的论文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在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这样的文化交流更显必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是国内考古科研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一支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已经完成了本硕博学科培养体系,正在为中国考古学界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希望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科能够再接再厉,打造一流的学术平台,在推动中国北方考古的研究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白云翔研究员受陈星灿所长的委托,代表陈星灿所长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并以个人的名义,向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祝贺。指出北方考古在整个中国考古,尤其是历史时期考古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自2004年创办以来,逐步确立了“立足北方、重视西域、挺进中原、发展长江流域”的科研教学方向,已经成为我国考古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更是我国北方考古的一支中坚力量。中国科学院考古所与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还有其他高等院校的考古学院系的合作,有着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

  特尔巴图主任代表协办方致辞,对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主办这次会议表示感谢。指出从中国人民大学从2012年举办国际会议开始,会议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成为了中亚、北亚、东北亚研究的重要会议之一。近年来,中亚、东北亚等地区的发掘与研究呈现出越来越国际化的趋势,这次会议为各国学者提供了互相了解与合作的机会。

  霍巍教授作为国内代表致辞,指出本次会议正逢其时,在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召开这样高水准的学术会议,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已经成为中国考古学一支非常强劲的力量,布局非常宏伟,成就显著,国际化程度,学术研究水准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次会议准备充分专业,非常期待会议的圆满成功。

  魏坚教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科形成了完备的本、硕、博学科培养体系。设有北方民族考古、先秦考古、汉唐宋元考古、文博科技4个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其中2人为外籍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本系教师曾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联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科作为中国考古学界一支新生的重要力量,确立了“立足北方,重视西域,挺进中原,发展长江流域”的教学与科研基本方针,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