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报记者 陈四四 枯水季节的金马河,暴露的河床被发现有大量古钱币。对这处从未有过考古发现的“空白地带”,11月10日,成都文物考古队、温江文管所和都江堰文物局到金马河进行调查。专家认为,古钱币是从上游经长期水流冲刷积聚此处,可能与都江堰祭祀有关。“这么多古钱币在这里是首次发现,从考古学上讲属于比较重要的发现。”专家表示,这些古钱币重在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其经济价值并不大。 古币90%以上为“开...
枯水季节的金马河,暴露的河床被发现有大量古钱币。对这处从未有过考古发现的“空白地带”,11月10日,成都文物考古队、温江文管所和都江堰文物局到金马河进行调查。专家认为,古钱币是从上游经长期水流冲刷积聚此处,可能与都江堰祭祀有关。“这么多古钱币在这里是首次发现,从考古学上讲属于比较重要的发现。”专家表示,这些古钱币重在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其经济价值并不大。 古币90%以上为“开元通宝” 当日上午...
源自乾隆年间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香火龙”祈福仪式、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嘹罗山歌28日晚间在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展演,为当地群众带来一场壮族民俗文化大餐。南宁市良庆区第三届“香火龙”民俗文化旅游节当晚开幕。开幕晚会的祭窑仪式上,两条“香火龙”在20名群众列队请香后入场,之后由长老宣读《龙窑赋》为百姓祈福。隆重的“香火龙&...
记者近日从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获悉,民俗专家在西林县进行民俗考察时发现了一处罕见的新石器时代砺石祭祀遗址,为研究云贵高原史前民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证依据。 新发现的古代砺石祭祀遗址位于西林县八达镇土黄村一个名叫“坡舍瓦”(在壮语里的意思为瓦寨坡)的土山顶上,砺石多被碎成残块,散布在山顶上约3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砺石上有磨制石器的痕迹。从磨痕看,多为磨制5至10厘米刃宽石...
(记者 潘登)8月23日,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发布消息,该研究会的专家在百色市西林县进行民俗考察时发现了一处罕见的新石器时代砺石祭祀遗址。砺石祭祀是古骆越人向祖先神祈求人丁繁衍所举行的祭祀仪式,它源于古骆越人的伏羲兄妹生下砺石再造人类的创世神话。古骆越人砺石祭祀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云贵高原史前民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证依据。 新发现的古代砺石祭祀遗址,位于西林县八达镇土黄村一个壮语名叫坡舍瓦的土山顶...
2009年2月~2010年6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园林实训楼基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处西周早期的祭祀遗址。发掘面积近1500平方米,发现有西周早期祭祀坑、灰坑、墓葬及流水沟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陶器、骨器等珍贵文物,取得重要成果。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于2010年6月6日组织召开了“西周洛邑祭祀遗址座谈会”。 全景图 遗迹、遗存现象 工地文化堆积深厚,其地层...
图为外国游客参与活动。 图为祭祀场景。 中新网西安6月6日电(记者 冽玮)6月6日端午节,西安数十名汉服爱好者齐聚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西安小雁塔脚下,行古礼祭祀屈原,并展示鼎、蓋、爵、盘等古代礼器在祭祀活动中的作用。有关人士称,该活动旨在加深现场游客和学生对文物及传统礼仪的理解,让人们通过亲身体验传统非物质文化,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上午10时许,一群花样年华的少男少女,...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一部分,考古人员在河南禹州瓦店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对称分布的祭祀遗址群。专家认为,这种位于聚落或城邑南部且对称布局的祭祀遗迹,可能为中国古代“左祖右社”建筑格局之滥觞。 瓦店龙山文化遗址现存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是河南境内的超大型龙山文化遗址,对其聚落形态研究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近年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联合对禹州瓦店遗址进行考古测量、钻探和发掘,并开...
昨日,日坛公园圆坛,日坛祭日典仪,演员们表演清代祭祀乐舞。中断了160多年的“日坛祭日典仪”与市民见面。 观看祭日表演的市民们学习“太阳礼”手势。 “皇帝”请“陪祀官”整理衣装。 一位演员表演清代祭祀乐舞。 昨天早上9时40分,一位身着龙袍、体格魁梧的“清朝皇帝...
日前,在有着千年历史的曲阳北岳庙内,一场声势浩大的北岳恒山祭祀大典在这里隆重上演,流传千年的皇家祭祀北岳恒山的宏大场面仿佛又从历史回到了人间。同时,北岳恒山祭祀大典拉开了今年曲阳元宵文化周的大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岳庙坐落于河北省曲阳县城,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年间,是汉代至清代封建帝王遥祭北岳恒山的地方。 2月15日上午,北岳庙前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在朝岳门前,该县北水峪村的36面威风锣鼓方阵敲...
11月28日,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在成立3周年庆典上,发布了对于骆越古国的最新研究发现:在大明山四天坪上发现了一个古骆越人的祭祀坛,进一步证明广西大明山地区是骆越古国最早的中心。 据介绍,大明山上有8个大型的草坪,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排列,并且与北回归线垂直,当地史籍称之为天坪,也叫“仙圩”。民国初年修编的武鸣县志记载:“山坳坦处,有石坪一,石墩八,石灶七,苔不到...
“永恒”、“生生不息”、“人生如墨”……一件件美轮美奂的插花作品,不仅美化了生活,更可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28日,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日本的插花艺术家,向申城市民展示了蕴含于花艺之中的生命哲思。 当天,“2010福寿园生命艺术节之花艺”在福寿园人文纪念博物馆开幕。来自中国和日本的众多花艺大师现场表演插花艺术,包括著名配音演员曹雷、著名作曲家陈钢在内的文艺界嘉宾,以及社会各界民众共约500人参加了开幕...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毛南族“肥套”是一种原始宗教祭祀活动。“肥套”仪式常用的傩面具共有36面,每个面具都由长30厘米左右的木头雕刻而成,各代表一位神。神灵面具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制作傩面具工艺复杂,刻制一个需要一个星期时间。现年76岁的方振国是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木面雕刻技艺的两位传承人之一,老人十分担心这门他用一生守护的技艺失传。因为面具的制作周期长、销售渠道少,年轻人根本没有动力去学...
祭祀烧香是从古代的祭礼中继承下来的。古代的中国人在祭祀天地祖先时,往往要将祭品或某些植物放火焚烧,使之产生浓烟,认为以其香烟可通达神明。这种做法后来在民间逐步演变为烧香以示敬重。不过,后世的香,已经作了许多改进,出现了线香、盘香等比较精致的香。 不仅佛教提倡用香,道教的仪式中也普遍用香。而且佛教与道教的用香还有比较严格的程式,对于香的宗教功能也有自己的解释。不过一般民间的烧香就没有那么严格了,只...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