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工作者在位于内蒙古东部的库伦旗发现一处距今5000年至5500年的红山文化晚期祭祀遗址。据了解,这类较为完整的红山文化晚期祭祀遗存,在红山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内蒙古还属首次发现。 被称为四家子遗址的这个祭祀遗存位于内蒙古库伦旗扣河子镇西北约15公里。其表面形状为残损的丘状人工垫土高台,平面略呈长方形,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其南、东南人工挖掘5个穴坑,内填埋筒形器残片和石块等数千件...
近日,随着花山岩画保护工程的实施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进行,千古花山岩画之谜再度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日前,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等专家经过深入考证,为记者讲述了一个画在花山岩画上的故事。 内容之谜: 祭祀水神保平安 绵延200多公里的花山岩画上,有的古人呈青蛙状,有的起舞,有的佩刀,有的人前牵一只狗,姿态各异。为什么古人要在水流湍急的悬崖陡壁上作画?有人说,这些岩画画的是部队出征前...
昨天,备受大家关注的禹会村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又有新的发现。在遗址南侧的生活区发掘点,一个更具有研究价值的三号祭祀坑被揭露出来。 之前,考古队已经在三号祭祀坑的东北侧揭露出了二号祭祀坑,出土了40多件鼎、陶鬶、陶盉等器物。这次,在三号祭祀坑里发掘出来的祭祀陶器器型种类更为丰富,保存更为完整。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 教授 王吉怀讲解说,那说明它是当时祭祀完以后,一次性扔在坑里去的,我们现在...
禹墟第三次考古发掘启动以来,考古队的工作进度颇受市民关注。昨日上午,记者造访禹会村。据考古队负责人王吉怀介绍,前段时间天公作美,发掘工作进展顺利,目前4处发掘点正在同步进行:夯土台正在清理覆土;淮河大堤内外的两处探方已接触到文化层,清理出少量陶器碎片和木炭;夯土台西南部的祭祀坑中有一特别的发现,将于近日向外界公布。 王吉怀介绍,按照考古规程,在确定区域发掘前应先“布方”,即划分出一个个方格形区域...
禹墟第三次考古发掘启动以来,考古队的工作进度颇受市民关注。昨日上午,记者造访禹会村。据考古队负责人王吉怀介绍,前段时间天公作美,发掘工作进展顺利,目前4处发掘点正在同步进行:夯土台正在清理覆土;淮河大堤内外的两处探方已接触到文化层,清理出少量陶器碎片和木炭;夯土台西南部的祭祀坑中有一特别的发现,将于近日向外界公布。 王吉怀介绍,按照考古规程,在确定区域发掘前应先“布方”,即划分出一个个方格形区...
祭祀坑中的陶罐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靖安县博物馆于近日对靖安县高湖镇中港村邓家老虎墩遗址进行发掘,多个奇特祭祀坑引起考古专家的极大兴趣。考古专家推测,该遗址的上限应该距今5500年左右,下限根据遗址堆积可至东周。 该遗址靠近李洲坳东周古墓及郑家坳古墓群遗址。10月14日起开挖,目前,400平方米的遗址已经挖了1米深。考古专家推测,这一遗址底部很有可能...
记者昨日从炎陵县获悉,炎帝陵一期续建工程主体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同时,己丑年重阳公祭炎帝陵典礼将于10月26日(农历重阳节)在炎帝陵祭祀广场举行,本次公祭活动由株洲市政府主办。 炎帝陵一期续建工程于6月10日正式开工,主要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延伸祭祀大道,入口处和衡炎高速公路连接线对接,形成与原有地形、地貌吻合的田园风光和园林设计;增设不同时代的文化工程项目,来宣扬炎帝功德,增加文化内涵。据公祭区...
武威石城山发现的“骨卜” 7月27日,记者从武威市博物馆获悉,日前,在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境内的石城山,发现一批新石器时代用于占卜的“骨卜”文物。这批文物的发现,对于研究武威地区乃至人类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带孙游玩老人发现“宝物” 今年7月7日,武威市凉州区63岁的退休干部李忠文带孙子在石城山上转悠。在半山腰歇息...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R...
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汉寿发现了目前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东周祭祀坑,该祭祀坑地处洞庭湖周边。根据种种迹象,专家推断该祭祀坑很可能与屈原有关。 在被考古工作者命名为H48号坑的发掘现场内,大量堆积的陶器清晰可见,尽管绝大多数陶器已经残破不堪,但是部分特殊区域的碎陶片依然可以清晰地反映文物本来的面貌。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兰咀发掘工作领队赵亚峰介绍,坑内出土了大量文物,如鬲、罐等陶器。通过陶器的器形和纹饰...
2009年(己丑年)正月初七,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细雨蒙蒙,诗意盎然;中轴线上诗幡招展,鼓乐长鸣;工部祠寒梅傲放,青松挺立。 光阴倏忽,又逢人日。有别往届,今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推陈出新,一改过去以文艺表演纪念诗圣杜甫的传统方式,以最严肃的态度、最庄严的仪式于正月初七“人日”当天隆重推出了祭祀诗圣杜甫典礼,百年来首次恢复了这一重要人文传统,成为本届人日活动的最大看点。成都市...
青铜短剑很精致 近日,南平建瓯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小桥镇霞抱村所辖蜈蚣岭山麓发掘出一座先秦祭祀窖台,出土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短剑一把。 前不久,建瓯市博物馆接到小桥镇政府在所辖村发现古文物的情况报告,在报请省文物局批准后,南平市考古队队长、建瓯市博物馆副研究员张家与考古人员发掘了这座窖台。该窖台为竖穴卵石铺基,呈回字形,穴中置放青铜短剑一把。窖台形制小巧玲珑,推断其年代不会晚于战国时期,为我省考古发...
当代艺术市场一路火爆,有人煽风点火,有人冷言泼水。如果艺术价格持续走高,肯定轮不到网媒分羹,可为何诘难声声?莫非艺术网媒是艺术市场的祭祀品? 中国艺术市场的蓬勃催生了众多的艺术媒体,而这之中艺术网媒占据了极大的比例。网络传播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5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在殷墟历次发掘中,从商王陵附近的祭祀坑里出土了大批人头骨,仅西北岗祭祀坑就发现人头骨398具。一九七六年春夏之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安阳地区考古队在武官村北地商王陵附近又发掘出大批祭祀坑,其中绝大部分是集体埋葬的无头祭祀坑,这和上述西北岗的人头祭祀坑是相对应的。在殷墟甲骨卜辞里见到的杀人祭祀的记录更令人震惊。胡厚宣先生曾经从著录甲骨文字的九十种书刊,以及他自己长年搜集尚未...
沟壑纵横的天山,不仅阻隔了新疆南北,还深掩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考古人员日前在西天山的一处高山牧场中,首次意外地发现了雕刻在巨大冰川漂砾石上的奇怪“脸谱”。 刻有“脸谱”的巨大冰川漂砾石背面呈灰黑色,高3米,宽3.5米,正西面因冰川磨蚀深凹下去,形成一个巨大的天然“神龛”,龛内呈白色,黑白对比分明。10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