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百年首次恢复祭祀诗圣活动

2009年(己丑年)正月初七,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细雨蒙蒙,诗意盎然;中轴线上诗幡招展,鼓乐长鸣;工部祠寒梅傲放,青松挺立。

光阴倏忽,又逢人日。有别往届,今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推陈出新,一改过去以文艺表演纪念诗圣杜甫的传统方式,以最严肃的态度、最庄严的仪式于正月初七“人日”当天隆重推出了祭祀诗圣杜甫典礼,百年来首次恢复了这一重要人文传统,成为本届人日活动的最大看点。成都市政协主席刘佩智,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华章,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童若春,省文物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青羊区政府等部门领导,著名学者、诗人钟树梁、流沙河、张志烈以及杜甫草堂诗书画院艺术家、省、市文博单位代表出席了祭祀仪式。

上午九时许,浣花溪畔,车马频驻。杜甫草堂正门外墙上,高(适)杜(甫)人日唱和的巨幅诗歌将人们的思绪从那个遥远的离乱伤怀的唐代带回太平现世盛大的祭祀诗圣典礼中。正门至工部祠祭祀区域,侍祭礼生严整肃立,祭祀人员神态肃穆,现场群众凝神观礼。十时整,祭祀队伍自正门向工部祠缓行,由主祭人在大廨和诗史堂杜甫塑像前分别敬献梅花和樽酒。行至工部祠前,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主持仪式,市政协主席刘佩智致辞,四川省杜甫学会会长张志烈宣读祭文。随后,现场领导和嘉宾、杜甫草堂博物馆领导、杜氏后裔及市民代表集体行鞠躬礼,并依次向诗圣杜甫献梅。与此同时,侍立在四周的百名诗童齐声诵读杜甫诗篇。是时,细雨飘零,苍天感泣,工部祠大殿雄伟庄严,祭祀神龛内宝烛闪亮,香烟缭绕,现场气氛肃穆,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感动,油然而生崇敬之情!祭典当日,游人如织。人们纷纷在工部祠驻足,向诗圣杜甫像敬献梅花。一生飘零、饱经忧患的杜甫如若知道,千余年后的盛世中国,人们依然会如此推崇他济世救民的一腔热情,并在他曾经生活过的成都草堂如此虔诚地祭拜他,想必他凄苦的心也能得到些许安慰。

诚如祭文所言,诗圣杜甫“社会良知,自觉责任,穷达一贯,蔼然天性。人道主义,诚实躬行,一饭不忘,国家人民。” 我馆今天以最庄严的形式展示了世人对诗圣的高度尊崇,并表达了继承诗圣宏愿,发扬其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博爱精神和济世情怀的坚定信念。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市民的节日文化生活,展示出杜甫草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显现出“人日”活动作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旺盛生命力,而且对于弘扬诗圣杜甫积极入世的爱国热忱,倡导其治世理念中和谐、人本的思想精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所彰显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对塑造成都市城市文化形象,而且对构建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乃至培养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饕民都大有裨益,正如郑州日报一位记者所言:“以祭祀的方式隆重纪念诗圣,这是一种大气的眼界,它对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精神生活需求有益,对一个城市的现在和未来有益。”

本届人日诗圣祭典活动获得了极大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新华网、中新网、cctv网站、网易、新浪、搜狐、四川新闻网等门户网站,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等省市级主要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同时,《发现·中国——成都杜甫草堂》高清纪录片摄制组也在现场拍摄祭祀活动,该片将在CCTV科教频道、CCTV高清频道、30余家地方电视台专栏和美国五洲电视台播出,同时也将在国内《风景名胜》杂志、乐途旅旅游网等媒体同步宣传。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