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纹样跃然于碗底。”今天上午,由扬州博物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芙蓉出水——清代康雍外销青花瓷特展”在扬州博物馆现代艺术馆揭幕。本次展览以“按图索骥”、“克拉克与芙蓉手”、“看得见的风景”三个部分呈现。 中国青花瓷 参展的外销青花瓷以瓷器的造型及纹饰设计为载体,有的采用山水花鸟等中国题材作为装饰纹样,但以单...
旧时对元代青花瓷器研究甚少,人们受清代和民国时期收藏界和古玩行,谈及青花瓷首推永宣,次即成弘。即使在建国以后对全国古代窑址进行科学考古挖掘后编写的《中国陶瓷史》一书,对元代清花瓷器的研究也仅限于初始阶段。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美国的波谱博士对元代青花瓷的深入研究,使世人进元青花的多彩世界。而在世间沉睡了七百多年的元代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龙纹像耳瓶重新被发现和认识,为人们在探索元代青花瓷的道路上,...
这件收藏品高29.8厘米,口径21.4厘米,底径20厘米,器形不太规整,器身上有黄豆或玉米粒大小的凸起,可能与当时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有很大的关系,有铁斑和晕散。其胎体莹润,胎骨浑厚,内壁不甚规整,足里微凹,三段拼接而成。整器平口,短颈,丰肩;圆腹,腹至胫部逐渐内收,腹胫交接处直径和口径大体相同;素底,大矮圈足,较宽,较浅,圈足斜削,有明显旋纹。它共有四组纹饰,主体纹饰为“鬼谷下山”的情景,另外三...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沈约所撰写的《宋史·符瑞志》言:“麒麟者,仁兽也,牡者曰麒,牝者曰麟。”古人将它视为仁德祥瑞之兽,认为只有在太平盛世,或者贵人降临之时才会出现。 古代关于麒麟形象出现最多的当为明清两代的绘画、刺绣、雕塑等艺术品。而在瓷绘中,明代民窑青花瓷器则多绘有麒麟望月、麒麟芭蕉等图案。现将笔者所收藏的明代青花瓷器上的麒麟图案介绍如下: 一、永乐青花麒麟纹瓷片,绘麒麟...
翻阅诸多陶瓷文献资料,有关晚清瓷器的描述多是:新的造型不多见,制作粗糙,器型笨拙等等。晚清瓷器除了官窑真是一无是处吗?非也! 事实是,在晚清的光绪时期,有一类专仿康熙青花瓷器的官民窑作品,颇为精细,亦堪称晚清瓷器中的佼佼者,下面举例几件: 光绪仿康熙官窑青花转枝莲纹罗汉碗(图1),高6.8、口径16、足径6.6厘米;胎质紧密细腻洁白(绝不逊色康熙官窑的“糯米胎”);造型为罗汉碗,施亮青...
成化瓷,可谓瓷如其人。正如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所说,明代永宣以后,瓷器的风格在正统、景泰、天顺近三十年中潜移默化,到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恢复烧造时,已经改变了永乐、宣德以来雄健豪放的风貌,形成其独特的特色。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气,胎体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世。正所谓“明看成化”,成化瓷品类丰富,其中以青花、斗彩最为著名,本篇主要来聊聊...
50多年前,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还知之甚少。自从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龙纹象耳瓶(原北京智化寺旧藏)为依据,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元代青花瓷器发表了两本研究报告后,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近30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之巨。而后,有国内古陶瓷界专家提出,要将青花瓷定为中国“国瓷”,以...
元青花的宏观,是指我们眼睛看到的整体和各项结构。比如器形、看构图布局、看绘画的流畅娴熟度、看酥润漂亮的秞面、看器内挂秞、看瓷胎接法、看修胎工艺、看印坯留下的人工按压痕迹、看底胎的出土(还有传世和出水)老皮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元青花的微观,是指局部细节和微观痕迹方面。并不只是拿着放大镜看气泡的大小和疏密度。首先在宏观都确认的情况下,利用微观放大镜看秞面的自然氧化痕迹,看自然土沁与水沁。有铁锈斑的也可以...
在瓷器上画螃蟹,以明清青花瓷器上最多,从已知的资料看,明代中期的正德朝民窑青花器上已经有用写实性的螃蟹图形作为盘心主纹饰的(见熊寥《中国历代青花画典·人物、动物画卷》第88页)。到明代后期万历至崇祯朝,民窑青花器上的螃蟹图形更是大量出现,无论瓷器精粗皆有螃蟹入画(图1、图2)。这一现象至清初也延续下来,并且更多地出现在殷富人家才能用得起的高级民窑青花细瓷上(图3、图4)。 在瓷器上画螃蟹纹有...
青花瓷最早在我国唐代烧制成功,历经五代、北宋、南宋,至元代发展成熟,以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为代表,其产品不但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征,而且还有融入西方文化的元素。明清之后,青花瓷又有了新的创新与发展,出现了三大技术发展高潮。青花瓷不但满足中国人的需要,而且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国外陶瓷市场,并促进了国外制瓷业的发展,同时中国文化也借助瓷器的载体,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 本展览内容拟包括技术(原料与工艺)...
雍正青花有多种色调同时并存,有的发色浅淡而深沉,略有晕散有的发色灰暗,但呈色稳定,色泽深浅不一;有的发色青翠,色调鲜艳而稳定;有的发色晕散,仿明宣德青花色调。胎体坚致、洁白、细腻,釉面呈青色,表面呈现橘皮纹。雍正官窑青花有书“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即后代仿前代官窑年号的;其余都书“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少数书三行六字篆书青花款。近现代仿雍正青花瓷器品种很多,常见的器型有双耳...
一、官民窑的关系及康熙青花的分期 青花,中国陶瓷王国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它不仅与玲珑、色釉、粉彩一道并称景德镇“四大名瓷”,而且还享有“国瓷”美誉。明清时期官民窑皆大量生产。官窑生产不惜成本,价值在于精。而民窑则变化多,纹饰生动活泼,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产品粗细兼有,产量很大。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大批外销。官窑是在民窑基础上的提炼和升华,其反过来又会影响和推动民窑的发展。官民窑这...
明代的青花瓷发展到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风格变化很大。 因为嘉靖帝崇尚道教,所以瓷器上大量出现了云鹤、八卦等道教图案,纹饰纤细,人物修长,圆器足脊内敛,有的几乎能以手指勾起,器底出现了“松柏草堂’’、“赵府制用”等堂名款。 而隆庆青花瓷器用料精纯,色泽艳丽,纹饰多用奇数三编组,如器内心的三凤三螭与器外壁的三组垂枝花鸟等十分流行。 万历青花瓷纹饰较为粗率,盛行锦地开光图案,官、民窑...
从永乐朝开始,青花瓷器的制作己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永乐朝典型器看,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乐器也有很多气泡。永乐青花器的釉,基本上为白中泛青色,少数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 永乐青花 永乐朝器型多见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双系扁瓶、深腹洗、大盘、大碗、碟、罐、高足杯、小型竹节柄自壶及各式碗、各式盘、压...
崇祯朝传世瓷器中没出现过官窑瓷器,只有民间烧制的佛前用器、一般民用瓷器及外销瓷。有一部分供器胎子相当细润,甚至达到了清代瓷器胎子细密的程度,施釉稍薄、较白、光润,青花色深蓝,很稳定。还有一种胎子较粗的,胎体厚重,施釉厚,釉子光润泛青。釉中有极细小的黑点,青花颜色暗蓝闪灰并晕散。 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崇祯以前虽然也有不少青花瓷器以人物作装饰,但题材大多局限于八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