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具有明显宋代风格的元代民用青花瓷斗笠碗 元代各类民用青花瓷器胎体断面及底部图示标本。 长期以来,景德镇外地区生产的元代青花瓷器(如云南的玉溪窑、浙江的江山窑和四川的会理窑等)的客观存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研究和收藏都相当的薄弱。 笔者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和对元青花民用瓷器标本的收集,现结合元青花实物标本,对民用元青花的鉴定提出如下几点见解: 元青花瓷器的产生是在宋代...
景德镇陶瓷发展过程中,民窑青花成为我国传统陶瓷艺术上的一朵奇葩,其图式、题材和行云流水的笔法,给人留下无限暇想的空间,这次要介绍的是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中花鸟题材的特点。 民窑青花花鸟画的艺术特征是多样的。在历史发展中下,民窑青花接受了文人画的题材、构图以及技法,为自己的发展与兴盛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民窑青花在借鉴文人画形式的过程中,一部分继续保留文人绘...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产品:正统三年(1438年)曾禁止民窑烧造与官窑器式样相同的青花瓷器;正统六年(1441年)命景德镇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及九龙凤青花缸;正统十二年(1447年)又有不准民窑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1451年)有减饶州岁造瓷器1/3的记载;天顺元年(1457年)曾派中官赴景德...
元代 元青花造型:陶瓷造型的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大件器物为主。 胎质:胎较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体厚重,在圈足上能见枇杷红(即窑红) 底釉:影青(透明度较好)卵白或曰枢府(较浑浊)。 纹饰:运笔粗矿,自然潇洒。以大笔写意的花卉、人物为主,生活气息较浓。 青料:国产土青,进口青料 烧制工艺:砂底几乎都有窑红、铁锈斑块、粘砂。...
款识是书写在青花瓷器上的文字资料。记载着器物的制作时代、地点、作者姓名或作坊牌号、定制者的姓名、堂名、画押记号等。青花瓷款识因属于釉下彩,一般与器物制作时代相同,很难后加款。所以,青花瓷款识的时代风格是鉴定器物真伪的重要依据。 从元代起出现青花瓷器款识,但目前所见者极少,仅有江西丰城县出土的“元后至元戊寅六月”铭青花釉里红四灵盖罐和楼阁式瓷仓;江西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的“戊子年”青花缠枝灵芝纹...
凡仿品有两种:一种是旧仿品,另一种是新仿品。旧仿品怎么说还是一种文物,而新仿品就是新瓷器了。现在我们就从一下几点来谈一下如何排除景德镇现代仿品青花瓷。 一谈胎。分碎土、制泥、制坯、修坯和烧制5个方面。古青花瓷碎土用的是手工,然后水洗自然沉淀,胎料不粗不细。现代青花瓷多用机械碎土,胎料过细。以人工方法碎土,胎料又过粗。古代青花制坯、修坯皆用人工,是一种变速运动。现代制青花瓷用电动工具,是一种...
元 造型:器物造型的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大件器物为主。 胎质:胎较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体厚重,在圈足上能见枇杷红(即窑红) 底釉:影青(透明度较好)卵白或曰枢府(较浑浊)。 纹饰:运笔粗矿,自然潇洒。以大笔写意的花卉、人物为主,生活气息较浓。 青料:国产土青,进口青料 烧制工艺:砂底几乎都有窑红、铁锈斑块、粘砂。琢器多有...
元青花,以“至正型”器为典范,同时还包括“延祐型”和一些形、纹简陋,销售层次较低的青花瓷。为提高“目鉴”科学性,在前辈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结合公私藏品,就元青花鉴定,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1、大花大叶,叶为满色,但花朵不填满色,且外部绘有较明显的空白边线。山石、海水、人物、动物纹等、亦相类,纹饰内露白。 2、缠枝莲叶,“叶形多呈葫芦状,或有一至五个尖瓣”(孙瀛洲)。 3、变形...
明隆庆青花团龙纹提梁壶,底书楷体“大明隆庆年造”款 款识是书写在青花瓷器上的文字资料。记载着器物的制作时代、地点、作者姓名或作坊牌号、定制者的姓名、堂名、画押记号等。青花瓷款识因属于釉下彩,一般与器物制作时代相同,很难后加款。所以,青花瓷款识的时代风格是鉴定器物真伪的重要依据。 从元代起出现青花瓷器款识,但目前所见者极少,仅有江西丰城县出土的“元后至元戊寅六月”铭青花釉里红四灵盖罐...
清雍正乾隆朝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一种色料。“韭菜边”之名见于唐英《陶冶图说》“拣选青料”条:“青料拣选有料户专司其事,黑绿润泽光色全者为上选,仿古、霁青、青花细器用之;虽黑绿而欠润泽,只供粗瓷;至光色全无者,一切选弃。......青中有韭菜边一种,独为清楚,入火不散,细器必用之。
一、用水将器物洗干净,过多使用高锰酸钾的水会呈现紫色,有时用手指蘸点水一摸,手指也会染成紫褐色。 二、顺着太阳光线用十倍以上的放大镜探视瓷器表而釉层,老瓷面的磨损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新瓷则无这种现象,有的作伪者用砂纸磨线条的方向力度几乎都一样。 三、老瓷自然剥釉是由于胎釉结合不好造成的,剥釉的周围还可以再剥,新瓷剥釉则是打出来,剥釉的周围胎釉的结合还是紧密的。 四、用大...
程晓中,南京博物院征集鉴定部研究员,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江苏管理处责任鉴定员(古陶瓷)。从事古代陶瓷器的鉴定和研究工作30年。曾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独立撰写学术专著《青瓷》、《白瓷》、《青花瓷》、《明清瓷器》、《清宫瓷器》、《吴地紫砂陶艺》、《御用瓷器》等。 【鉴赏篇】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 ●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收藏界才有了“元青花”的概念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