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以来,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在理论层面,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动态保护、生态保护、整体保护、综合保护、活态传承、教育传承……各种各样的新观念、新理论不时出现,让人倍感振奋;在实践上,我国的物质文化遗…[全文]
青铜器是人类学家公认的三大文明起源之一,与文字、城市比肩齐名。宝鸡作为西周王朝的发祥地,曾孕育了中国青铜文明的顶峰时期,在中华民族和世界古代文明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全文]
吴砦东城门 三岔镇,又叫做吴砦城,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东境的渭河峡谷地带,在西秦岭余脉野鹤山北麓下的台地上,扼陕甘川三省之咽喉,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此地历史上曾是渭水峡道上东到长安、西达陇西、南下汉中的三岔路口,因而又被称作三岔。而吴砦之名则始…[全文]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是中国人民的自豪和骄傲,它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奇迹,更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秦皇岛市境内的长城是我国明长城最精华的地段之一,东起山海关老龙头入海石城,西至青龙城子岭口,经山海关区、抚宁县、卢龙县、青…[全文]
昔为中山通往澳门的交通要道 今深藏山林尘封已久 岐澳古道,这条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古道是近代中山通往澳门的交通要道,它曾是繁荣一时的贸易通道和官道,被誉为“中山丝绸之路”,它曾是连接内地与澳门的纽带和桥梁,林则徐禁烟也曾沿岐澳古道前往澳门。 …[全文]
为进一步提高文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批适应文博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8月1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该计划是国家文物局与西北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合作开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面向文博行业在职人员招收考古学、…[全文]
被严重破坏的七座墩烽火台,铲痕清晰可见 长城是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本应得到悉心保护。然而,最近发生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遭破坏,索桥堡遗址本体和环境分别遭到破坏,索桥长城墙体被挖开了数个…[全文]
8月11日,湖北省文物局与湖北省恩施州政府、咸丰县政府在咸丰县召开了唐崖土司城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推进会。湖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恩施州政府副秘书长田首,咸丰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郑东来,以及省文物局、省古建中心、省考古所、…[全文]
“我们村铺污水管道时,挖出来一个宝贝,博物馆的人说是唐朝的。”这两天,浦江县仙华街道项宅村村民都在议论这事。 8月17日上午,仙华街道项宅村的污水管网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陶罐。“挖掘机无法进入污水管道施工,几个工人正用锄头挖,没想到挖出…[全文]
18日,考古人员清理发掘考古文物。历时一年的荆州中学新校区考古发掘工作近日完成,发掘清理古墓葬共476座。 墓葬按年代可分为战国、西汉、东汉、西晋、唐代、宋代等六个时期,出土陶、瓷、竹木漆器、丝绸、竹简、皮铠甲、玉石、铜、铁等珍贵文物31…[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