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村古廊桥(公起桥)位于莲都区大港头镇西坑口村外1公里处的大龄台溪上,系八字撑木拱廊桥,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全长22.8米,桥面宽3.3米,净跨12.7米,矢高4.7米,由八字撑木拱架和廊屋二部分组成,是我区为数不多的木拱廊桥,20…[全文]
10月9日,记者从贺兰县文广局了解到,为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贺兰县文广局将为县内19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竖立文物保护标志碑30块。 据介绍,文物保护标志碑,正面将注明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名称、公布机关与公布日期…[全文]
记者在8日至9日在敦煌举行的“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悉,中国文物保护的行业规范性文件《中国文物遗迹保护准则》修订版即将出炉。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舟说:“《准则》的修订工作从2009年开始…[全文]
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资深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根纽8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全球各地都普遍存在着古遗址保护难题,但每个地方面临的保护困境都有其“特色”,目前国际上尚无一个统一的保护标准。 他举例说,比如说水下古遗址和沙漠古遗址的保护对策就不同…[全文]
经过敦煌研究院长达数十年的抢救性保护,集珍贵性和脆弱性于一身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保护由“抢救”转入“预防”。这一“主动性”保护措施可实现对莫高窟遗产地气象、微环境、本体、载体、游客承载量等“无微不至”的监测。 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全文]
北京大学·铜陵一中学生考古社在市一中成立。这是全省首个中学携手高校创办的中学生考古社团,也标志着市一中联合名校资源共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社团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该考古社的成立是市一中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次有益尝试…[全文]
“青海各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通过这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最重要的就是摸清文物‘家底’。”9日,青海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长董志强对记者说,通过普查,还能为下一阶段的保护和文化资源共享提供便利。 据了解,青海省第一次全…[全文]
杨晓邬在修复青铜器文物 9月23日,年过70的杨晓邬来到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指导4名徒弟修复青铜器。和青铜文物打了半辈子交道,为了培养更多“文物医生”接班人,退休后的杨晓邬一直没闲着,传业授道成为他的主要工作。 作为省内首屈…[全文]
日前,磐安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双峰乡清德堂维修工程正式进场施工,工期4个月,合同价190万元,为磐安县文保单位修缮金额历史之最。修缮内容包括天井、木构架、墙体、门窗、屋面等。 清德堂位于浙江省磐安县双峰乡大皿四村东部,建于清代道光十五…[全文]
近日,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应邀参加了浙海关旧址东面围墙天井整治工程验收工作。历经几个月的努力,浙海关旧址终于再现了历史环境原貌。 浙海关旧址坐落于宁波甬江老外滩,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宁波外滩近代建筑群中较早的精彩实例。在解放后,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