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公元十八世纪,一种在中华瓷器史上设计最精巧,工艺最复杂,釉色最丰富,寓意最华丽,烧制最奢靡的瓷器——粉彩交泰转心瓶诞生了,一举将我国瓷器艺术推向了一个无法超越尽善尽美的…[全文]
1960年,安徽省滁县文教局拨交给安徽省博物馆一件青釉龙纹大罐(见图)。此罐高23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9厘米,腹围86.7厘米,器型硕大饱满,釉色光洁幽雅,纹饰瑰丽大…[全文]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大家都知道。而笔墨纸砚以外的文房用品知道的就不多了。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经过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们的发展,笔筒的文化品位越来越被…[全文]
此瓶高51.5厘米;瓶身两面皆以矾红彩绘五蝠,寓意吉祥,连同瓶颈双蝠,两侧龙耳下瑞蝠各三,共数十八,更添富贵之意。瑞蝠拱团寿,加上祥云卷延不绝,寄托福寿连绵之愿。画师在此瓶…[全文]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记载,清…[全文]
早些年,笔者收藏了一件清代粉彩八方碗,口沿描金,经过研究,读懂了纹饰是王羲之爱鹅。这种清代粉彩八方碗造型较少见,凝似当年曾成对或成套,值得把玩。 王羲之,字逸少,祖籍…[全文]
这只彩陶盆(见图),名叫“留白”,直径约20厘米,宽边,折口,腹上圆而下敛。腹内一半彩绘,一半空白。该器是5年前从甘肃临洮一施工现场发现的,现藏于兰州彩陶艺术博物馆。“留白…[全文]
仰韶文化也被称之为“彩陶文化”。 彩陶是指在陶器的内、外壁上用含铁量较高的一种矿物质颜料绘制出各种花纹和图案。彩陶的纹饰主要有两种:动物纹和不明意图的几何纹。 …[全文]
明代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写道:“文房器具,非玩物等也。古人云:笔精墨良,人生一乐。”事实上,书斋生活对中国古代文人而言,不但是生活中的一乐事,更是心灵的栖居地。而今,随…[全文]
耀州窑是宋代北方著名青瓷窑场之一,在我国宋代一些历史文献,如《清异录》、《清波杂志》、《老学庵笔记》、《元丰九域志》等书内,都有关于耀州窑烧瓷的记载。在该窑附近发现的宋元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