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陶器历史悠久,其外形纯朴稚拙,风格豪放粗犷,包含着强大的艺术张力,是我国传统的收藏品类之一。 “陶器藏高古,瓷器收老窑” 说起陶器收藏,收藏圈里流行着“陶器藏高古,瓷器收老窑”的…[全文]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的赞美诗。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对艺术十分爱好的帝王,他在位几十年曾写下了无数的对各种艺术品的赞美诗词,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全文]
耀州窑窑址在陕西铜川黄堡镇,宋属耀州铜官县,创烧于唐代,止于明代弘治到嘉靖年间。北宋耀州窑青瓷的胎子是灰白色,较薄,很坚密,釉子细密,光润,青中闪黄或略闪黄,类似北宋时期的龙泉窑。主要装饰方法是刻花、划花、印花、堆塑等。北宋初期开始出现非常…[全文]
宋代名窑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耀州窑遗址…[全文]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全文]
驰名中外的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枝绚丽夺目的奇葩。其最能体现盛唐气象与大唐文化的雄浑博大,无论造型工艺,还是釉色装饰,都闪烁着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艺术光辉。 中国古代器物中,使用最为广泛而又差别颇大、造型各异的就属香炉了。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全文]
谈到长沙窑瓷器,给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釉下彩”和“铜红釉”,这两种举世无双的工艺确实是长沙窑首创,并开辟了中国陶瓷的彩瓷时代,堪称陶瓷史上的里程碑。除此之外,长沙窑对中国陶瓷还有一个巨大贡献,…[全文]
瓷之色 编者按 著名学者、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日前出版了《瓷之色》一书,该书从陶瓷的色彩角度来研究各种陶瓷的成因、社会文化、时代审美及其对于中国文化审美走向的影响等问题。 马先生说:“瓷器颜色缤纷,成长分先后,有的贯穿…[全文]
图片资料 在海外收藏的中华文物瑰宝中,陶瓷占有较大比重。在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博物馆,就珍藏有一件典型的磁州窑枕。虽然不知它是怎样来到异国他乡的,但它无疑把中华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展示给了世界。 在浩瀚的太平洋的中部有一串珍珠般的岛链,…[全文]
清早期牛血红六棱贯耳尊 近日慕名前往拜访沪上收藏名家胡平先生,品茗谈瓷,如对古人。我最欣赏的藏品之一是一件清代前期所制作的牛血红六棱贯耳尊,通高46厘米,釉色深红泛紫色,光泽沉着内敛,六棱规制精整,施釉及于底部。细察贯耳内侧,釉层沉着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