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磁州窑装饰艺术处理中的构图

    宋代磁州窑 宋代磁州窑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器物造型设计艺术上趋向成熟完美,更突出地表现在装饰技艺的多样化,装饰题材的广泛,画面构图与色调对比灵活变幻的艺术处理。尤其在彩绘技艺方面,以绘画的笔法画图案,创造了陶瓷绘画性的装饰风格,为陶瓷装…[全文]

2014-07-30 15:48:37

明洪武釉里红的胎釉特征和呈色

    洪武官窑釉里红和青花在同一技术条件下产生,两者除呈色剂分别为铜和钴外,工艺流程基本一致,使得胎釉特征大体相似;但因釉里红和青花对釉的要求和窑炉条件略有不同,因此两者的外观特征又有所差异。 洪武朝历时31年,釉里红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全文]

2014-07-30 15:47:33

明洪武釉里红的造型特征概述

    洪武釉里红目前发现均为大件器物,有瓶、盘、碗、壶、炉等,基本不见杯盏之类的小件。 (1)、碗 洪武釉里红碗有直径40厘米的大碗和直径20厘米的中碗两类。 直口大碗直口,深壁,矮圈足。釉底或底足露胎,砂底有火石红,涂姜…[全文]

2014-07-30 15:46:48

明洪武釉里红的装饰工艺概述

    洪武釉里红的装饰主要取法青花,唯因釉里红特殊的理化性能,绘画方法稍有差异。 (1)、装饰方法 装饰采用白地红花和红地白花两种工艺。白地红花为在白地上绘纹饰,从元代釉里红的涂抹到洪武的线描是一个飞跃。红地白花是用釉里红涂地,留…[全文]

2014-07-30 15:44:44

探讨越窑秘色瓷与柴窑的渊源

    五代褐彩云镂孔炉 柴窑在瓷学上是经历千年的一大悬案,很多人都想知道柴窑究竟是什么。而黄金源先生很早就写过《论柴窑》的文章,对柴窑的来历进行全面分析。这些论断,后来被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所证实。 那么,柴窑到底藏身何处?黄金源说,只能…[全文]

2014-07-30 15:43:34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突出特点

    早在唐代,精美的中国瓷器就开始远销欧洲,受到欧洲人的喜爱,他们把中国称为“陶瓷之国”。 中国瓷器以其神奇的风采、独特的技法、浓郁的民族韵味,震撼着整个世界,并使整个世界受益,从而受到世界人民的称颂。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全文]

2014-07-30 15:41:53

“国之瑰宝”钧瓷的艺术价值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全文]

2014-07-30 15:40:52

清代粉彩瓷的历史和工艺特点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全文]

2014-07-30 15:40:12

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的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南北制瓷业的发展也不平衡。在比较安定的南方,以浙江早期越窑为中心,继承并发展了东汉青瓷的成就,这些青瓷习惯上被称为"六朝青瓷"。北方则由于连年战乱影响,瓷器的生产起步较晚,直到6世纪初期的墓葬中才有…[全文]

2014-07-30 15:39:29

隋代青瓷、白瓷工艺特征概述

    隋代瓷器仍以青瓷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白瓷。隋瓷的胎子普遍较厚,胎质坚硬,釉子无论青绿、青黄还是黄褐,均为玻璃质,施釉不到底,大多数都有垂流现象。隋瓷多光素无纹,部分带纹饰的主要以印、划贴为主。所谓印花,是把模子上的纹饰压印到瓷胎上,使纹饰凸…[全文]

2014-07-30 15:38:43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