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陶窑烧制陶器的历史

    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烧制陶器的温度大体在900——1050℃之间。若温度太高,陶器就要被烧坏变形。陶器的胎体质地比较疏松,有不少孔隙,因而有较强的吸水性。一般的陶器表面无釉,即使有釉也是低温釉。 我国烧制陶器的历史约有1万年之久…[全文]

2012-10-06 22:17:13

钧瓷窑神的传说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钧窑居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首。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说起窑变,还有一个悲惨的故事。 很久以前,钧瓷是一种御用品,烧成一件非常不容易,所得的报酬又很微薄,加上官府常常…[全文]

2012-10-06 22:15:45

收藏故事:用真情换来传家宝

    安徽藏家朱昌发,用6年时间诚心换取宫廷御用斗彩笔洗的故事,是古玩爱好者对珍品执著追求的典型。2000年,他听说肥西三河镇一名离休老干部家有个传世瓷器,他就慕名前去拜访了那位78岁的老人。老人家却斩钉截铁地说,“传世之宝”纯属谣传。朱昌发没有…[全文]

2012-10-06 22:14:12

翠镯换钧窑笔洗的故事

    老收藏家陈重远的《古玩谈旧闻》中,有一个“翠镯换钧窑笔洗”的故事。说的是民国时期,北平一位老翰林娶了位年轻的姨太太,这位姨太太私自将老翰林珍藏的宋代钧瓷笔洗拿去换了一只她心仪的翠镯。当老翰林得知小老婆用笔洗换了翠镯后,不由得火冒三丈,浑身颤…[全文]

2012-10-06 22:13:31

文革瓷的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一)

    1949年以来,特别是1957到1965年,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艺术陶瓷发展较快。1966到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阻碍了陶瓷艺术的正常发展。“文革”后期,陶瓷艺术创作开始复苏,但设计人员的作品要经过“工农兵三结合小组”的严格…[全文]

2012-10-06 22:11:40

吕洞宾寻钧瓷送礼的故事

    吕洞宾原来是个落第书生,因屡考不中,做官没什么指望,就割断尘缘,出家修道。当他来到禹州西南边的吕沟村时,发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就在一条山洞里隐居下来。白天习武,夜读经卷,饿了吃野果,渴了喝山泉。有时在竹林下吟诗作画,生活非常平静自得。…[全文]

2012-10-06 22:10:39

元代青花瓷的特点有哪些

    成熟的青花瓷应是元代的景德镇青花瓷。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全文]

2012-10-06 22:09:42

欣赏康熙青花瓷盘想到的故事

    图中这只康熙年的青花瓷大盘,主图画着女店主殷勤敬酒,一壮汉背面而坐,一仆人在偷偷地笑。让人立即想到《水浒传》中在十字坡开黑店的孙二娘。孙二娘绰号母夜叉,她在孟州十字坡开了家客栈,十字坡地处交通要道,她的客栈以包子鲜美闻名江湖。“菜园子”张青…[全文]

2012-10-06 22:08:21

“蟹爪纹”和“蚯蚓纹”的来历

    听老年人说,原先禹州城北关的颍河水很深,水里边生活着鱼鳖虾蟹等水族。水族有个共同的首领,叫“头王”。这头王至高无上,掌握着水族们的生杀大权,厉害得很。 蚯蚓那时候也生活在水里,和螃蟹、蚂虾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蚯蚓还和螃蟹是很要好…[全文]

2012-10-06 22:06:25

陶瓷雕塑的文化特性

    陶瓷雕塑的文化性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它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而且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它是一种立体的民族文化载体,或者说是一种静止的民族文化舞蹈。这是由陶瓷雕塑的特性决定的。一件件作品,无论题材如何,风格如何,都…[全文]

2012-10-06 22:05:32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