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22日,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从本报刊发《我省地震灾区文物损失严重》至今,我省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受损文物经过最新统计显示,受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增至16处,共计45处不可移动文物遭受不同程度毁坏,各级各类文物收藏单位共受损文物607件(含民营博物馆藏品),其中288件文物彻底被毁无法修复。 强烈余震幸未波及莫高窟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包括甘肃省在内的多个省份都...
5月9日,咸辉副省长带领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文化厅负责同志和酒泉市政府有关领导前往敦煌研究院调研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在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党委书记纪新民、副院长王旭东等陪同下,咸辉副省长一行先后现场重点考察了游客中心选址和第85、98窟壁画保护修复工作,深入保护研究所、数字中心、信息资料中心等业务部门调研和指导工作,并对莫高窟文物保护、展示及对风沙防治、崖体稳定性和栈道...
日前,刘家峡新发现了一组罕见的巨型恐龙足印化石。这组恐龙足印,前足印长达一点一米、宽一米,后足印长一点五米、宽一点二米。这组恐龙足印比此前在四川、内蒙古发现的巨型恐龙足印,以及在韩国发现的长一点二米的巨型恐龙足印都要大得多。从足印看,生活在远古时代的这只恐龙,前后步幅为三点七五米。 专家分析,这只恐龙体长在二十米以上,体重接近五十吨。恐龙研究专家介绍,恐龙足印形成的环境比较特殊,恐龙足印化石的形...
4月29日,甘肃省文物局在张家川县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已发掘的马家塬战国墓地保护问题进行了研讨论证。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马清林,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铁付德,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龚德才,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旭东,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秦兵马俑博物馆研究员周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仲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
《甘肃省文物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近日出台。作为文物大省,甘肃省首次明确提出,文物重大安全事故将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甘肃省规定,文物重大安全事故包括文物被盗、火灾、水毁、倒塌或者人为损毁;未经主管部门批准,违法进行考古勘探、发掘,缺乏安全措施,致使古墓葬、古文化遗址遭受重大破坏或者5件以上文物被盗等7项内容。发生文物重大安全事故后,相关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对文物重大安全事故...
4月22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站在实施了安全防护工程后的五个庙石窟内 4月22日,游人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外拍照 五个庙石窟是甘肃敦煌一带石窟的一处分支,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西约20公里的党河峡谷内,距敦煌90公里,因在崖壁上开凿有5个洞窟而得名。过去一段时间,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五个庙石窟的窟体和石窟内的塑像及壁画受到了一定程...
正在进行的甘肃省长城资源调查取得新成果,一批长城遗址被确认。 记者22日从甘肃省文物局了解到,新确认的长城遗址位于甘肃省天祝县、凉州区和金塔县境内,其中长城墙体3段、城障6座、烽火台4座。 这些长城遗址,在历史文献中尽管有零星记载,但在过去的长城调查中都没有被确认,此次调查中,调查人员不但对这些长城遗址进行了准确测量,而且基本判定了其年代,主要是明代修建。 甘肃省是中国现存长城遗迹较多的省份...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局长孔得来说,恐龙专家们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远古时代的甘肃曾是恐龙王国。 刘家峡巨型恐龙足印化石群的直接发现者李大庆博士认为,1.3亿年前的甘肃永靖境内气候湿润,水草丰美,既有水域广阔的湖泊,也有星罗棋布的小河小湖,还有大片的沼泽地,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为生活在这里的各类恐龙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 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是甘肃省地质局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兰...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受气候和地下水上涨的影响,近日,甘肃西汉酒泉胜迹景区水位不断上升,致使许多古建筑浸泡在水中。 据了解,西汉酒泉胜迹景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城东1.9公里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其中天然泉湖占地约5万平方米。园内古树名木,亭台楼阁,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的美誉。 该园林源于西汉的史实,不仅表现了大汉的雄风,而且还融合...
甘肃省将投资4.5亿元对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保护开发,其中约2.9亿元来自世界银行的贷款。目前,世行已完成对这一贷款项目的全部审批程序,即将进入正式实施阶段,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据了解,该项目涉及天水、嘉峪关、酒泉、兰州、张掖、白银等6个市的9个景区。这些景区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嘉峪关关城、魏晋墓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锁阳城遗址、马蹄寺风景名胜区、黄河石林国...
记者今日从兰州市文物局获悉,日前甘肃雷坛河建筑工地发现一处墓葬,经文物专家初步鉴定为明代中期的墓葬。目前发掘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中。 据悉,当时在雷坛河建筑工地上,一名正在挖桩基坑的工人突然发现坑中出现了大量青砖,挖了一米以后,土层中出现了一块面积很大的青石板,他试着沿青石板的边沿清除黄土,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挖掘,一个高约一点五米、宽约一点六米的门楼显现了出来,门楼的门框、门轴都是石质的,门楼顶部用青...
近日,武威市发现一枚刻有西夏文的铜制象棋子,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刻有西夏文的象棋子,为研究西夏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这枚象棋子为圆形,直径2.5厘米,厚0.4厘米,一面阳刻一西夏字,一面阳刻汉字“士”。 这枚象棋子本是市新华书店职工收藏爱好者刘某的藏品,最初混在刘某收购的一批北宋、西夏货币中,后经市博物馆副馆长黎大祥研究而确认为西夏文铜象棋子。
记者今日从甘肃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获悉,甘肃省将投资4.5亿元对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敦煌、嘉峪关等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甘肃有着丰富悠久的丝路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和遗址,有“东方艺术宝库”之称的敦煌莫高窟就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上的敦煌市。 据介绍,甘肃省今年将对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保护开发,项目总投资4.5...
作为全国惟一的一个因恐龙足印而设立的国家地质公园——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已发现恐龙足印化石共10类172组1831个,这些足印化石群距今有一亿多年,具有世界级的科研价值和展览价值,是举世罕见的“东方瑰宝”。永靖县也由此被誉为中国古生物的“伊甸园”。然而,受资金之困,这些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遗迹的保护、开发、产业延伸等面临一系列难题。 全国惟一...
来自甘肃省文物局的消息,从去年开始的甘肃境内长城资源调查测量工作目前正顺利进行,甘肃已发现秦、汉、明不同时期的古长城遗址数处,并基本查清了一直以来被认为线路复杂的古浪县明长城的走向问题。预计甘肃境内明长城的测量调查工作今年六月结束。 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遗产”,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做好长城的保护工作,中国于去年四月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