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资料图:大地湾遗址微缩景观。中新社发 杜飞豹 摄 秦安大地湾遗址DDW06号探坑。记者 赵建卿 摄(来源:甘肃日报) 发掘探坑。(来源:兰州晨报) 甘肃境内大地湾遗址考古新发现,人类活动历史由距今八千年推前至距今六万年。 位于甘肃省秦安县西北部五营乡邵店村的大地湾史前文化遗址,已考证八千年前人类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此间媒体十三日报道说,致力于大地湾考古研究的专家们经过三年挖掘...
1964年12月,在甘肃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发现唐代大云寺的塔基地宫,出土了一套舍利容器,共5件,依次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玻璃舍利瓶组成,由大小相隔套装在一起。最外层为石函,由质地坚硬的灰色大理石制成,方形覆斗顶,长50.5厘米、宽49.5厘米、高42.5厘米,金棺通高6厘米,长7.5厘米,宽5.4厘米,重107克。金棺内置亿玻璃瓶,高2.6厘米、腹径2.1厘米,长颈、圆腹、平底,白色透明,内...
坐落在甘肃省高台县城郊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日前举行开馆仪式。 纪念馆再现了红军浴血河西的悲壮征程,突出了“理想高于天,热血铸祁连”的主题,表现出了红军精神与巍巍祁连山永恒的强烈震撼力。整体布展由序厅及西渡黄河、策应河东、血战临高、石窝分兵、全力营救、忠心耿耿、光照千秋8个展厅组成,运用声光电高科技展览手段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光辉业...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甘肃省安西县榆林窟,一个叫作郭元亨的出家人每天跟着师父马荣贵烧香拜佛诵经,久而久之,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就是每当师父拜佛之后,便会跪在弥勒佛前,望着殿内泥塑彩龙张开的大嘴出神许久,出于好奇,他便开始背着师父悄悄地看着。 马荣贵很快看出了郭元亨的想法。一天深夜,马荣贵把郭元亨叫到了自己的房间,拿出了一个包裹,对他说:“这是藏在那只泥塑彩龙嘴里的东西。̶...
44年前,在甘肃省泾川县城郊大云寺遗址,出土了稀世罕见的佛祖释迦牟尼14粒真骨舍利,比1988年陕西扶风法门寺的佛骨舍利早发现了23年,而因当时正值中印边境关系紧张时期,周恩来总理亲下指令低调保护,使得这一惊世发现在国内尘封数十年之久。近日由泾川县政府投资过亿元人民币重修的大云寺一期工程完工,当地拟从甘肃省博物馆迎还佛骨舍利供奉故里以带动旅游产业,千年名刹古泾州大云寺有望重现昔日辉煌。 1964...
今日,记者从甘肃省文物局了解到,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庆阳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组新发现多处革命遗址。这些新发现的革命遗址,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革命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据了解,庆阳市庆城县、环县、华池县文物普查队在进行野外文物调查时,根据事先翻阅大量资料了解到的相关信息,通过走访当地群众,发现了大量的革命遗址。 新发现的革命遗址为七七0团大生产运动旧址、华池县苏维埃旧址、雷屹崂梁...
武威石城山发现的“骨卜” 7月27日,记者从武威市博物馆获悉,日前,在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境内的石城山,发现一批新石器时代用于占卜的“骨卜”文物。这批文物的发现,对于研究武威地区乃至人类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带孙游玩老人发现“宝物” 今年7月7日,武威市凉州区63岁的退休干部李忠文带孙子在石城山上转悠。在半山腰歇息...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李大庆今天表示,截至目前,他们对在甘肃境内发现的恐龙化石已命名了8个恐龙属种,近期又将发表和命名4个恐龙属种。据称,这些恐龙的命名大多以化石发现地或附近的地名为名。 2002年以来,恐龙研究人员在甘肃永靖县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已经研究命名的有:世界上已知具有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新属新种恐龙——巨齿兰州龙;世界上已知“最胖”(...
齐家文化是继马家窑文化之后,兴起于甘青地区的一支青铜文化,因1924年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其分布范围东起渭河流域及泾水上游,西至湟水流域,南及白龙江流域,北至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附近。距今约4000年左右,晚期与中原地区夏商时代相当。 齐家文化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铜镜。齐家文化遗址所出铜镜是目前所知我国时代最早的铜镜。齐家文化铜镜出土数量很少,均出在远离中原的西北边远地区,并且已经具有不...
为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文物局关于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申报工作暨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会议精神,7月3日,天水市文化文物出版局召开了由五县两区文化、文物局长及相关业务人员参加的文物工作会议,总结了全市上半年文物工作,安排布置了全市主要文物工作。 在听取各县区文物(文化)局分管文物工作的副局长关于上半年文物工作情况的汇报后,市文化文物出版局副局长张四龙传达了省文物局关于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月23日至7月1日,兰州市政协副主席王建中带领市政协及部分政协委员,专题视察了全市文物保护和利用情况。 政协委员们重点视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登红城大佛寺、连城鲁土司衙门、中山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天观、府城隍庙及榆中青城古镇、五泉山古建群,和正在筹建的兰州秦腔博物馆、彩陶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兰州国学馆等后,与市文物局就如何更好促进全市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 座谈...
为促进甘肃与新疆两省(区)文化交流,增进甘肃人民对新疆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主题为《天山南北·古道遗珍——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日前在甘肃省博物馆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将一直持续到12月31日。 据甘肃省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包括彩陶、青铜器、毛织品、丝织品、壁画、雕塑、古文字文书、钱币以及反映新疆各族人民审美趣味的器皿、饰品、食物等各类文物127件(组)。 这些文物分别来自和...
至4月9日,被省公安厅列为挂牌督办的“3·31”崇信县博物馆重大文物被盗案全面侦破,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获,15件被盗文物全面追回并移交崇信县博物馆。 崇信县博物馆系文物系统三级风险单位,馆藏文物1883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43件,三级文物219件,一般文物1616件。3月31日凌晨2时许,犯罪嫌疑人潜入崇信县幼儿园教学楼与县博物馆文物库房之间的夹道...
记者从甘肃省山丹县文物局了解到,这个县在新近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一处大型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山丹县文物局文物普查工作队队长王延璋介绍,这一文化遗址位于山丹县大马营乡花寨楼庄村二社东侧约1公里的焉支山西麓山峦丘陵之顶,四周皆为沟壑,海拔约2300米。这一遗址所在的平台被当地群众称为“过会台”,曾是古代社会的一处交易场所。因此,文物普查人员将这一文化遗址定名为“过会...
肃南县文物工作者在最近进行的野外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大量早期烽燧。 据肃南县文物局局长杨永贤介绍,这次共发现了30多座早期烽燧,这些烽燧多为就地挖地堆成圆丘状,大小不一,大的高近30米,周长60多米,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小山丘;小的高不到1米,宽不过3米。大烽燧的泥土中多夹杂着石块,顶上有方坑,坑四周留有门道,坑内发现有畜骨、焦土,烽燧边有蓄水存雪的坑,还散落有绳纹灰陶片和红沙粗陶片。杨永贤说,这些早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