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指的是工具,对于玉雕工来说,首先要掌握繁杂的工具。 一块天然形成的玉石在变成一件玉器的过程中,容不得玉雕工们的一丝马虎。 在古代制玉技法中,磨已算是最后一道工艺了,磨完的玉基本成型。 编者按 玉不琢,不成器,琢,雕刻玉石。一块天然形成的石头想要变成“器”,离不开“琢”。今天我们将通过影像来走进玉雕工的世界,看他们怎么把一块石头雕刻成一...
“八怪”自成名以来,他们的书画历来是作伪者首选对象,同时代就有赝品出现,作伪方法五花八门,代笔作伪、同门造假等等,不一而足。清末民初时期,规模较大的书画造假作坊“扬州片”,主要就是伪造“八怪”的书画。且“八怪”皆是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当时作品有的是通过市场流出,流传无绪,故而“八怪”书画作品的鉴定是当今鉴藏界的“老大难”问题。其实,只要抓住他们各自特点、各时段风格变化,特别是用笔、用墨、钤印的习...
清代,由于扬州地处运河、长江交汇处,渔盐漕运业十分发达,城乡经济、工商业的空前繁荣,使得扬州的玉雕也发展迅速,尤其在乾隆年间(1736-1798年),喜好玉器的乾隆皇帝成为扬州玉器发展的重要推手。乾隆年间,扬州是宫廷玉器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扬州建隆寺设有玉局,由朝廷掌控派联络员指导和安排管理玉器的生产事宜。完成后的玉器作品一方面为宫廷陈设之用;一方面用于对臣下的奖赏。扬州玉器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的同时...
展览首日,观众欣赏天津博物馆馆藏“扬州八怪”。 天津与扬州,一北一南,两座因运河而兴的古城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10日,为期40天的“怪而不怪——天津博物馆馆藏‘扬州八怪’书画展”在扬州博物馆正式开幕。烟花三月下扬州,赠尔春风数笔墨。天津博物馆方面称,此次展览汇聚了天津博物馆馆藏“扬州八怪”五十余幅作品,件件佳作各显风采。 清代康、雍、乾三朝鼎盛,扬州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书画作品的艺术成就也达到较...
图1 图2 图3 铜镜扬州出土的圈带蟠虺纹镜主纹外饰以内向十六连弧纹,为扬州少见,具有特殊性。内向十六连弧纹是内区辅助纹样,以后被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镜缘移用。 扬州西汉武帝前后墓葬出土的蟠螭和蟠虺纹镜,镜身保持着轻薄感(厚0.2厘米),并保留地纹,而盛行的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镜身则显厚重(厚0.3——0.5 厘米),至此复杂的地纹已被淘汰。 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扬州出土数量较多,均属于...
电影《美人鱼》的热映,让很多人对神话中的美人鱼产生了浓厚兴趣。而扬州市博物馆近日展出的一件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美人鱼文物,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扬州市博物馆展出的这件瓷器名为“定窑人首摩羯形壶”,是辽代定窑白瓷工艺,器形为人首鱼身,人首为契丹族年轻女孩的模样,面容祥和,强壮有力的鱼尾上翘,鱼鳞清晰可见。尽管此物诞生于千年之前,但它与今天我们所认识的美人鱼造型几乎一模一样。而作为一件文房中的实用器具...
扬州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人首摩羯形壶”。 张 晨摄 电影《美人鱼》的热映,让很多人对神话中的美人鱼产生了浓厚兴趣。23日,记者从扬州市博物馆获悉,该馆正在展出一件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美人鱼文物。 记者在扬州市博物馆找到了这件名为“定窑人首摩羯形壶”的瓷器。这把壶为辽代定窑白瓷工艺,器形为人首鱼身,人首为契丹族年轻女孩的模样,面容祥和,强壮有力的鱼尾上翘,鱼鳞清晰可见。尽管此物诞生于千年之前,但它与今...
2月18日,江苏省扬州市文物局、气象局联合转发了省文物局、气象局《关于开展全省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开展全市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中,扬州市县两级文物、气象部门将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全面了解、掌握文物防雷工作的基本情况,落实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的主体责任,依法强化对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防雷安全监管力度;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防雷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单位自查、联合...
春节刚过,随之而来的就是元宵佳节。扬州博物馆特别推出“欢乐闹元宵”系列活动,为市民的元宵节端上一锅别具风味的“文化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在元宵节,大家观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等,其乐融融。 2月19日下午,扬州博物馆将推出“与非遗零距离——荷灯...
画册中提及的“扬州市年画作场”后来怎样了 记得小时候,每逢要过年时,随父母到新华书店去挑选精美的年画是一项重要内容。当家中年画贴起来的时候,浓浓的年味也就随之弥漫开来了。时光流逝,如今年画已逐渐退出了现代人的视野,但在收藏界,年画及其相关物品的收藏却拥有一个不小的发烧友队伍,笔者就是其中之一。在笔者的藏品中,有一本《华东民间年画》不仅印制精美,而且从中可以窥见不少的扬州年画元素。 这本1955...
在刊刻《全唐诗》的同时,曹寅还刊刻了《楝亭五种》和《楝亭十二种》。《楝亭五种》内有《类篇》十五篇,《集韵》十卷,《大广益会玉篇》三十卷,《重修广韵》五卷,《附释文互助礼部韵略》五卷;《楝亭十二种》包括《都城纪胜》一卷,《钓矶立谈》一卷,《墨经》一卷,《书法考》八卷,《砚笺》四卷,《琴史》六卷,《梅花》十卷,《禁扁》五卷,《声画集》八卷,《后村千家诗》二十二卷,《糖霜谱》一卷,《录鬼簿》二卷。《楝亭...
1月25日,辽代文物百余件“国宝”亮相扬州博物馆,对外公开展出。此次辽代文物精华展历时三个月,将持续至4月25日。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付宁今天在展会现场称,“展品中的60%是‘国宝’,使观众能够近距离接触这些稀世珍品,触摸历史的脉络,体会不同的文化,是我们展览的目的。” 契丹民族发源于内蒙东部西辽河上游。唐末,崛起于北方草原,由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创立契丹国;947年,耶律德光统一中国北方,改国号...
据统计,扬州汉墓出土的漆器数量高达数千件,可见汉代尤其是西汉时扬州漆器的盛行。这些漆器在造型上以轻灵见长,纹样飞舞灵动,充满生命的韵律。简而言之,扬州汉代的漆器既有江南地区的温婉和细腻,又掺杂着战国楚文化华丽与厚重的风格。 汉代扬州漆器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彩绘、针刻、金属扣、镶嵌、金银贴饰等,装饰内容和装饰工艺的精湛令汉代漆器千文万华,美不胜收。 彩绘水草鱼鹭纹漆匜 采用最基本的彩绘装...
沈海泯在《中国工艺美术鉴赏》中说:“汉代漆器工艺已达黄金时代,以其应有尽有的种类、精美华丽的装饰、轻巧精致的造型著称于世。”新中国成立后至 今,扬州近郊发掘的五百余座汉墓中,出土了数千件漆器及其残片。扬州汉墓中出土的漆器几乎囊括了汉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规模、品种、技艺等各方面取代了青 铜器。在扬州博物馆编著的《汉广陵国漆器》一书中对此评述道:“从有关器物的纪年铭文及许多漆器出土时已被磨蚀的迹象判断...
璀璨夺目的金银饰品、精美绝伦的琥珀璎珞、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巧夺天工的陶瓷和漆器……内蒙古博物院与扬州博物馆主办的“神秘的契丹—辽代文物精华展”1月26日起在扬州博物馆展出,107件(套)辽代文物将全面展现契丹民族由兴起到发展,直至崛起,纵横欧亚,影响世界的全过程。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到4月25日,这当中辽代文物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就达到65件(套),二级文物16件(套)。展览以自治区曾经发掘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