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五代时,被南唐军队烧毁的扬州城曾在唐罗城的东南隅修建“周小城”。近日,在河北邯郸市磁县一道路施工现场发掘出一座带有壁画的砖石古墓葬,经文物部门考证,墓主人是曾受命修筑“周小城”的宋初大将韩令坤。 据介绍,该墓葬早期破坏严重,墓顶、墓壁坍塌。但在墓室内发现了类似于出行图的壁画,壁画刻画精美,是当地难得一见的宋初时期壁画。根据墓葬出土的墓志铭记载显示,墓主人为宋初名将韩令坤。 墓志信息显示,墓主韩...
5月18日起,“大唐商都——扬州唐代文物特展”在扬州双博馆举行,展览分为“水漕陆挽之便利”、“熙熙攘攘皆为利”、“歌吹扬州风光丽”三个部分,共展出馆藏123件套珍贵文物,这些千年之前的文物见证了扬州的繁华。据悉,展期将持续两个月。 本次展览有不少珍贵文物首次展出,比如“娇弱”的唐代象牙梳、具有西亚造型装饰风格的巩县窑三彩三足炉。巩县窑三彩三足炉高16厘米,造型别致,腹下有略向外撇的蹄形三足,肩部...
近日,在龙岩武平县一收藏家中发现一匾,上有闽西古圣贤伊秉绶所题“省躬慎言”四个大字。“扬州八怪”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历史上,扬州能人辈出,仍有一个与之齐名的,就是“扬州四贤”。 作为书画自成一体、官场屡遭波折、逝后为人仰慕的“扬州四贤”之一的伊秉绶,其人生经验凝为一句,诠释了“祸从口出”的古训。 此匾为伊秉绶于临终前一年,即皇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为“艾公邦卫之配 熊老太君七...
19日,市民牛先生和袁女士经过维扬路翠岗中学对面时,在一块农田附近发现了一块石头,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字,根据文字推断,这块石头很可能是唐代墓碑。于是,他们迅速向我市文物部门报告。 考古人员闻讯后立即赶至现场,可惜,墓碑旁边并没发现古墓葬踪迹。考古人员发现,原来,此前有农民发现这方墓碑后,把它放在河边当垫脚石。考古人员初步辨别了墓志铭上面的文字后,确认这是唐代墓志,墓主人姓彭,死亡时间为咸通七年。考...
复建的东门城楼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东关街成为扬州最热门的旅游区域之一。不过,东关街的繁华并非只在现代,早在唐代,这里就曾“夹河树郁郁,华馆千里连”。坐落在东关街东面的东门城楼虽系新建,但其位置却自唐宋起就一直未变。东门遗址紧挨着大运河,述说着唐代以来扬州城里的离合悲欢。 现场探访 遗址沉睡在东门城楼下 保留瓮城城壕等城门遗迹 东关街西连彩衣街,东抵运...
昨日中午,市民刘先生经过跃进桥时,发现古运河畔的市级文保单位长生寺阁浓烟滚滚。火情发生后,市民自发救火,随后消防人员赶至,历时一个多小时,才将大火扑灭。 “长生寺阁只剩下外壳,里面基本被烧毁。”记者昨在现场了解到,长生寺阁损毁较严重,具体起火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不好 长生寺阁内火光冲天 “长生寺阁怎么发红?不好,失火啦!”昨日中午,市民刘先生经过跃进桥时,突...
郑燮《竹石图》、高翔《弹指阁图》、李葂《墨荷图》……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扬州博物馆的73件“扬州八怪”珍贵文物,16日在扬州博物馆亮相。联展将持续到5月18日,免费对外开放。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也称扬州画派。无论对于扬州还是全国来说,“八怪”的地位都举足轻重。今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扬州博物馆特邀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
资料图 图源网络 长期以来,人们视玉器为宝。玉石晶莹温润,坚实缜密,磨琢成器后,光洁美丽,耐于久藏,可作为传世之珍或传家之宝,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艺术品。我国琢玉工艺历史悠久,据考证至今有六千年左右。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已从混杂的石、玉中识别出“美石”用来制作器物。 商周时期,琢玉己逐渐具有相当技艺,在制作工艺上切、磋、琢磨开始具备,人们己懂得利用俏色,来增加器物的美感。玉的...
瓮城内砖铺露道。 2007年南门遗址挖掘现场(资料图片)。 俯瞰南门遗址。 瓮城南墙 南通西路西头南侧,有一座被玻璃覆盖的鸟巢式建筑,玻璃顶棚下就掩藏着扬州城南门遗址。 考古发现,这一南门遗址应当是位于晚唐时代的扬州瓮城南门遗址。南门遗址的发现,或能证明晚唐时期扬州城最南以城南运河为界。 现场探访 遗址内多处古代城墙遗存 为唐朝扬州瓮城城墙...
江苏省抗战文物抢救保护工程立项项目近日公布。记者4月9日从扬州市文物局获悉,24个抢救保护项目中,扬州有三个,分别为:江都区大桥镇新四军挺进纵队二、三支队司令部旧址修缮工程、郭村镇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江都县抗日救亡民主政府)修缮工程、宝应县《苏中报》报社旧址修缮保护工程。 1 江都区于氏姊妹楼 郭村保卫战、东进抗日历史见证 江都区郭村镇上有一座远近闻名的于氏花园,...
8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调研“扬州清曲”传承和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广陵区文新局召开,记者获悉,扬州将修复王万青故居,打造扬州清曲博物馆。 现状 “五大宫曲”恢复面世 清曲成为研究课题 清雅的《鲜花调》,优雅的《南调》……在扬州清曲省级“非遗”传承人厉智娟、陶梅芳的带领下,扬州清曲艺术团为来自南京的高校教授们,演唱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扬州清曲。在演...
职业差评师,是因网上评点隐藏商机而催生的新兴职业,据说月收入可达数万元。然而,在读史过程中,我却发现,这种职业在唐朝的时候已经有了。 唐朝有个叫崔涯的人,诗写得不错,因而在扬州一带小有名气。崔涯这个人,生性放荡,喜欢流连于花街柳巷,被时人称作“青楼达人”。因为他对各家青楼都熟悉,所以在平日聚会时,经常对各青楼及其中的妓女逐一点评,因为点评到位,所以众人都拿他的评价当回事。这样一来,他就具有了左右...
古代扬州,制花业十分发达,是我国著名的工艺花产地。在扬州制花中,又以绒花历史最早、品种最多、制作最盛、数量最大、影响也最大。 唐代,扬州绒花已经作为“宫花”贡品进入宫廷,成为宫娥彩女以至嫔妃头上的簪花,以助云鬓粉黛之美。唐中宗李显每年立春令侍臣从内宫取出“彩花”,赏赐人各一枚以迎新春。出宫廷外,小小的绒花,在民间植根尤深,广受妇孺欢迎,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品。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兴盛时期,对...
扬州出土的圈带蟠虺纹镜主纹外饰以内向十六连弧纹,为扬州少见,具有特殊性。内向十六连弧纹是内区辅助纹样,以后被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镜缘移用。扬州西汉武帝前后墓葬出土的蟠螭和蟠虺纹镜,镜身保持着轻薄感(厚0.2厘米),并保留地纹,而盛行的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镜身则显厚重(厚0.3-0.5厘米),至此复杂的地纹已被淘汰。 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扬州出土数量较多,均属于西汉铜镜一大类别。其中草叶纹镜类细分...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成为最新热词。这条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目前正由扬州、南京、北海、广州、漳州、泉州、宁波、蓬莱、福州共9个城市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联合行动。 本月27日,延续近三年的“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将在南京收官,来自扬州的26件(套)珍贵文物将再现扬州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