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 不成器 走进扬州玉雕工的世界

扬州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先辈们呕心沥血,勤奋实践,创制了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工精艺巧的玉器珍宝。这些玉雕作品一部分是大师呕心沥血之作,还有一部分则是默默无闻的玉雕工和学徒们精心雕琢而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指的是工具,对于玉雕工来说,首先要掌握繁杂的工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块天然形成的玉石在变成一件玉器的过程中,容不得玉雕工们的一丝马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古代制玉技法中,磨已算是最后一道工艺了,磨完的玉基本成型。

 

  编者按

 

  玉不琢,不成器,琢,雕刻玉石。一块天然形成的石头想要变成“器”,离不开“琢”。今天我们将通过影像来走进玉雕工的世界,看他们怎么把一块石头雕刻成一件玉器珍品。

 

  扬州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先辈们呕心沥血,勤奋实践,创制了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工精艺巧的玉器珍宝。这些玉雕作品一部分是大师呕心沥血之作,还有一部分则是默默无闻的玉雕工和学徒们精心雕琢而成。昨天,记者在湾头茱萸湾路上一家玉器店内,用镜头记录了美玉背后默默奉献的玉雕工们的辛勤劳作过程。

 

  3名玉雕学徒工正在操作间内全神贯注地打磨着手中的玉石。完成一件常规玉雕作品,按大的步骤分要经过选料、去杂质、定题材、设计、制作、打磨、抛光等程序,而仅在打磨过程中就要经历各种小程序。需要用的工具百件以上,复杂一些的则需要几百件工具,有时候因大小不同,甚至要上千件。他们每天一大早坐在工作台前开始作业,每天工作8个小时左右,一件作品也得近月才能完成。

 

  记者注意到,玉石在他们手中,随着电机的不断转动,衣纹、耳、鼻、手、眼等一点点显现出来。有时候,为了一个细节,玉雕工们要换多次型号不同的打磨钻头进行雕琢。

 

  店老板任刚告诉记者,3名玉雕工是他的徒弟。他从事这一行业已有10多年的时间,前4年也是跟随师傅学习,满师后自己开店,然后带学徒。这4年中,师傅一般只提供基本的生活费用,没有别的收入。

 

  任刚说,学习玉雕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否成为大师,要看个人的造化和悟性。所以,学习玉雕的人,为了心中的梦想和对这门技艺的传承都愿意去坚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