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原始瓷甬钟,德清三合塔山出土的原始瓷提梁卤等342件曾轰动全国的出土文物,如今静静地聚集在浙江省博物馆"瓷之源--德清原始瓷窑址考古成果暨原始瓷精品展",国庆长假期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纷至沓来。这个堪称全国规模最大、地域最广、精品最多的展览,它的珍宝都出自同一个产地--德清。 去年,德清拥有了一个辉煌的身份--"瓷之源"(中国瓷器发源地),这些天以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攀枝花,闻名全国的“钢铁之城”。然而这座城市的冶炼史究竟有多长?近日的一次考古发掘,把这个时间提到了2000多年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成昆铁路(米攀段)进行考古发掘时,在米易县庙门前遗址发现了商周时期的坩埚和疑似铜渣。考古现场负责人陈苇介绍,这至少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冶炼技术了。 这次考古是为配合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进行的。2013年5月,省考古院以及当地文物部门在对成昆铁路米攀段进行考...
15日,工作人员在考古现场进行发掘,大学生们现场上起了考古课。 从3月13日开始,有关西华大学校园内发现殷商遗址的消息在网上炸开了锅。 “西华大学会不会成为景区?”“妲己快快现身!”15日,无数网友的“神逻辑”被专家泼了一盆冷水:考古工作刚开始,暂未发掘出有价值的“宝贝”。不过,从地下1米左右发现的黑色、褐色陶器碎片,专家已初步判定这片遗迹属商周时期。 15日,原本偏僻的工地吸引了众多西华学...
3000年前,古蜀金沙王国在成都平原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古蜀人在这里世代繁衍。金沙王国以如今的金沙遗址为中心,辐射开来,延伸至郫县等地。昨日记者获悉,成都市文物考古队在对西华大学内一工地进行勘探时,意外发现了一处殷商遗址。该遗址是否与金沙王国联系,它是一个村落,还是一处重要聚落,这些谜团需要静待进一步考古工作来解答。 昨日记者赶到西华大学东门发掘现场时,这里已被好奇的学校师生包围。两个9米见方...
13日西华大学一教学楼附近的工地引发网友围观,因有网友发微博称,保安及工人都表示现场有考古挖掘队作业,而发掘区域疑似为殷商遗址。 今(14)日下午,有考古工作人员向四川新闻网记者透露,考古工作队刚刚进入现场不久。目前已发掘面积约200平方米,仅发掘了2个探方,尚未得到更多详细的讯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聚落年代在商周时期。”他表示。 记者注意到,著名的金沙遗址也是商周时代遗址。...
大约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开始出现萌芽,原始氏族部落的社会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当时长期定居在中原一带的夏部族,通过联合其他部族形成了由夏王朝统治的奴隶制国家。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地下考古发堀实物可以印证,在商代之前而存在的夏代是一个历史史实而非传说。加之后来的商代、西周和东周(包括春秋、战国),被统治为“夏、商、周时代”,其间约二千年左右。这一时期的社会...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羊”字是象形字,其字着重突出了羊角的特征,这体现出先民在造字时观察的细致,同时在甲骨卜辞中常常以“羊”表“祥”,说明羊是一种吉祥之物。故羊年当为祥和之年。一方面,羊为六畜之一,主要用来供人膳食,这一点从“鲜”、“羞”、“膳”、“羹”等表示美食的汉字都以羊构形可以看出来。如金文中的“鲜”字由羊和鱼组成,“羞”字,则从羊从又(手),表示用手捧羊进献的意思,这均与人们的食欲感受有关。另...
象尊是商周时祭祀礼仪中使用的盛酒礼器之一。迄今为止,象尊类器物共发现五件,在湖南出土的一件象尊最为珍贵。1975年湖南醴陵县发现一件以象为造型的青铜器,出土时右耳略残缺,象背上的盖已缺失。这件定名为象尊的青铜器现珍藏在湖南省博物馆。 醴陵象尊的青铜久埋于地下,出土时呈碧绿色,周身铸满各种纹饰,通高22.8厘米、宽14.4厘米、长26.5厘米,重2.775公斤。象的造型,躯体肥硕结实,长鼻高翘。嘴...
商周考古纵横谈——张长寿先生访谈录 施劲松:张先生您好。非常高兴能对您进行这样一次访谈。因为即使是我可以直接从您的著作中获知您的学术贡献和学术观点,但能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听到您对许多重要学术问题的见解,这毕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对于一个学术大家,人们首先关心的通常就是他们的人身经历和学术背景。这虽然是一个可以不断重复的提问,但每位学者的经历却是独特而丰富的。对于这样一些经历...
簪花仕女图上女子的服饰 商周商贵族讲奢侈,皮毛身上穿 商朝人多穿齐膝短衣,扎着裤脚。衣着材料除麻、葛外,已有十分细致的绸子。奴隶主贵族的衣服上,多织绣花纹,连腰带、衣领和袖口,也有花纹。贵族男子常戴帽子,有一种平顶式帽,到春秋战国还流行;汉代的“平巾帻”,就是从它发展而来。妇女多梳顶心髻,横贯一支圆骨簪;有的还在头顶两旁斜插两支顶端带小鸟形的玉簪。大姑娘梳辫子,小孩子则梳两个小丫角...
年货、年花逐渐“登陆”市场,顺德大街小巷里的“年味”正日渐浓郁。在这送旧迎新之际,顺德区博物馆也特别准备了一个份量十足的“文化大礼包”,以“犒劳”忙碌了一整年的顺德市民。 遥远的商周朝代为炎黄子孙留下了灿烂的中国古文化,也为全世界留下了斑驳厚重的青铜重器。昨日(1月27日),顺德城市网记者获悉,66件来自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将会在2月3日“空降”顺德区博物馆,届时,市民朋友将可在家门口近距离体...
随着制陶工具的逐步改善,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制陶原料的深入了解,人们渐渐烧制出一些初步达到瓷器标准,但在一些方面又不够完善的器物,这就是原始青瓷。 商周时期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的发生发展阶段。当时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岭土做胎子的原料,这一方面提高了烧成温度,使胎质坚致,不渗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颜色由深变浅,提高了洁自度。器表施一层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温釉,经过...
2013年12月29日16时许,随着一件长着小翅膀的青铜牺尊的出土,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葬M4号墓的发掘提取工作告一段落。考古人员经过两天辛苦工作,从8米深的墓室中提取出48件精美青铜器,其中包括青铜簠、球腹簋、四耳簋、牺尊和铭文方鼎等罕见青铜器,为商周青铜器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四耳乳钉兽面簋:仿佛听见牛喘气 当造型雄浑大气、造型精美的四耳乳钉兽面簋出土后,现场所有考古人员惊叹...
图为河南郑州东赵遗址内发掘现场(1月6日摄)。 2012年10月至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郑州西郊的东赵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叠套”在一起的大、中、小三座城址,清理出城墙、城壕、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疑似祭祀坑区、灰坑、窖穴、水井等重要遗迹,出土了丰富的陶器、石器、骨器等夏、商、周时期文化遗物,为探寻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新材料和视角。考古队领队、郑...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历时二年多考古发掘,考古学家在郑州西郊东赵遗址揭露出“叠套”在一起的大、中、小三座古代城址,为探寻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新材料和视角。 三座古城分别为新砦期、二里头文化时期及东周时期。 东赵遗址延续使用时间长达2000多年,保存着从龙山文化到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文化序列完整,尤其是新砦期、二里头文化一期准确地层关系和丰富遗物的发现,对重新认识郑州夏商周时期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