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铜器是3000多年前远古华夏文明的象征,28日,皿方罍、人面纹方鼎、豕尊、象纹兽面纹大铙等近百件商周时期国宝级青铜器文物集中亮相长沙,向世人展现传承不朽的华夏文明。 展厅内,近百件青铜器文物造型各具风格,细腻的纹路、流畅的线条以及逼真的形象,无不显示出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与精湛的创作技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令人应接不暇。 众多稀世国宝中,一件全身漆黑发亮、造型庄严高峻的铜罍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观众围观“方罍之王”皿方罍。徐志雄摄 青铜器是3000多年前远古华夏文明的象征,28日,皿方罍、人面纹方鼎、豕尊、象纹兽面纹大铙等近百件商周时期国宝级青铜器文物集中亮相长沙,向世人展现传承不朽的华夏文明。 展厅内,近百件青铜器文物造型各具风格,细腻的纹路、流畅的线条以及逼真的形象,无不显示出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与精湛的创作技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令人应接不暇。 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熊建华...
重庆彭水县龙蛇坝遗址近日发现商周时期重要遗存,填补了芙蓉江流域先秦时期遗存的空白。 重庆市文化遗产院考古专家介绍,龙蛇坝遗址位于彭水县大垭乡龙龟村,地处芙蓉江与东瓜溪交汇处,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为配合当地水电站工程建设,考古专家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完成发掘面积1100平方米,清理房址6座、灰坑11个、窑1座、沟4条,出土铜、铁、瓷、陶、石等各类遗物400多件,时代涵盖商周、宋元、清等...
龙纹是青铜礼器上重要的装饰,主要分为具象的龙纹与抽象的夔龙纹两个类型。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平面龙纹及其立体造型,多为昂首状,前额双角十分发达,虽未如后世之龙长身多足,也没有细致刻画指爪,仅以侧面图所示的两足表现前后两对龙足,躯体不长,卷尾上翘。商代中期以后,具象龙纹的姿态愈加丰富,有卷体龙纹、爬行龙纹、两头龙纹、交体龙纹、双体龙纹等。此处例举的五种龙纹构图方式,沿用了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中国青铜器》一...
龙蛇坝遗址 重庆市文化遗产院考古专家介绍,龙蛇坝遗址位于彭水县大垭乡龙龟村,地处芙蓉江与东瓜溪交汇处,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为配合当地水电站工程建设,考古专家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完成发掘面积1100平方米,清理房址6座、灰坑11个、窑1座、沟4条,出土铜、铁、瓷、陶、石等各类遗物400多件,时代涵盖商周、宋元、清等多个时期。其中,商周遗存是本次发掘的最为重要的收获,其陶器特征较为单一,...
在高古玉器艺术的长廊里,上自红山、良渚,下迄汉唐的玉器,异彩纷呈,各领风骚。而时下人们钟情的,多为战国及两汉玉器。但是,爱玉何必惟重战国两汉?商周玉器,未尝不是古玉中另一奇葩,其精巧剪裁、奇妙构思、简洁明快之工艺令人慨叹。 通常情况,人们对于商周玉器的认识,主要还是借鉴殷墟妇好墓及陕西、山西等中原地区出土的玉器。但由于古玉文化的深邃博大,仅以有限的考古发掘品作为辨识依据就会使古玉鉴识的路子越走越...
7月29日,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负责的米易县庙门前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在7个月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房址7座、灰坑127座、灶6座、灰沟7条、陶窑4座,以及大面积的红烧土面堆积,出土陶、石、矿各类小件700余件。 2013年5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成昆铁路(米攀段)进行考古调查时,在米易县丙谷镇沙沟村河边的梯田下发现了庙门前的遗址。 现场考古发掘人员介绍,2015年1月正式对该遗址进...
7月18——19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局、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局和郑州古都学会承办的“夏商周时期的中原与周边——纪念郑州商城发现60周年暨韩维周、安金槐、邹衡先生学术成就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以及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1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本次研讨会围绕“...
凤鸟纹盉 管流爵 伯怡父鼎 展示青铜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勾勒中国历史的恢弘开篇。由宁波博物馆和爱城文化共同主办的“商华周实—宁波市爱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藏青铜器展”从今天起亮相宁波博物馆,共展出36组(44件)商、西周、春秋、战国及少量秦汉时期的青铜器藏品。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9日。 不凡身世 马承源生前抢救的最后一套系列珍品 “青铜器我们之所以叫它礼器,是因为...
前掌大村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理想之地。墓地居于薛河下游的西岸。西去1公里为周代的薛国故城,其城垣多段仍耸立于地面上,是一处保存比较好的城址。前四次发掘主要集中在北区墓地,发掘面积约3000平方米,清理出龙山文化遗存、商代中期居住遗迹、商代晚期灰沟及商代晚期墓葬,清理各类墓葬30座。南区墓地发掘面积亦约3000平方米,清理出商末周初的居住址、壕沟、夯土台、灰坑水井、祭祀设施...
6月14日,有网友向中国江西网记者反映,称修水修平高速大桥路段惊现大型古墓,墓内发现古人遗骨、古代钱币和古青铜器,初步判定该古墓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商周古遗址内的钱币 工人正在进行挖掘工作 为确认该消息的真实性,14日上午,中国江西网记者致电修水县博物馆馆长朱一平核实情况。他表示,修水大桥镇境内发现的遗址并不是千年古墓,而是商周时期的一个古文化遗址。 “国家在修建高速公路之前,相...
赵卿墓出土的镬鼎 造型雄伟、纹饰古朴、铭文丰富,极具中国古代青铜器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青铜,指红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如铜与锡的合金为锡青铜,铜与铅的合金为铅青铜,还有铅锡青铜、镍青铜、磷青铜等。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称为金或吉金,与商周社会的礼制有密切关联。 在人类发展史中,主要以使用青铜工具的时代称为青铜时代,这个词最初是由丹麦考古学家G·J·汤姆森(Thomsen) (178...
商周时代 大约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开始出现萌芽,原始氏族部落的社会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当时长期定居在中原一带的夏部族,通过联合其他部族形成了由夏王朝统治的奴隶制国家。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地下考古发堀实物可以印证,在商代之前而存在的夏代是一个历史史实而非传说。加之后来的商代、西周和东周(包括春秋、战国),被统治为"夏、商、周时代",其间约二千年左右。这...
大约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开始出现萌芽,原始氏族部落的社会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当时长期定居在中原一带的夏部族,通过联合其他部族形成了由夏王朝统治的奴隶制国家。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地下考古发堀实物可以印证,在商代之前而存在的夏代是一个历史史实而非传说。加之后来的商代、西周和东周(包括春秋、战国),被统治为“夏、商、周时代”,其间约二千年左右。这一时期的社会...
夏至战国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陶器已经丧失了前一时期的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青铜礼器和生活、生产用器成为社会风尚的主流,陶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持着传统的面貌,但器型、纹样模仿青铜器的做法相当流行。烧陶窑炉的发展为冶炼青铜炼炉的创制提供了启示;而能用火候较高的温度冶炼青铜,又为改进陶窑炉进一步烧制出耐温较高的白陶器和原始瓷器创造了条件。 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的白陶就是一个很典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