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7年9月12日,由深圳博物馆联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岐山县博物馆、渭滨区博物馆等多家陕西宝鸡文博机构共同举办的“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展,在广东深圳市民中心A区深圳博物馆第一临展厅开幕了。展览展出各类青铜文物182件/组,涵盖了建国以来宝鸡地区历次重要的西周考古发现,诸如眉县杨家村窖藏、扶风五郡西村窖藏、石鼓山西周墓等近十几年来的新发现也都悉数登场。...
9月12日,由深圳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馆主办,扶风县博物馆、岐山县博物馆、渭滨区博物馆协办的“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展出到12月12日。 “周邦肇作”大意为周人建立西周王朝后铸造了众多的青铜器。本次展览根据参展文物的时代(商末周初、西周中期、西周晚期)、特征(纹饰、器型、功能、铭文)、出土地点(西周墓葬、窖藏),划分...
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后白寺村西遗址,日前经专家确定为商周时期遗存。 近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肃宁县文物保管所邀请省内外的知名考古学专家在后白寺西遗址现场考察论证,之后召开现场专家论证会。会上专家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后白寺西遗址为晚商——西周和先商两个时期的遗存,填补了沧州地区先商、商周时期的考古空白。随着该遗址的进一步发掘,或将有助于研究冀中平原腹地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此外,后白寺西遗址所在地点...
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后白寺村西遗址,日前经专家确定为商周时期遗存。 近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肃宁县文物保管所邀请省内外的知名考古学专家在后白寺西遗址现场考察论证,之后召开现场专家论证会。会上专家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后白寺西遗址为晚商——西周和先商两个时期的遗存,填补了沧州地区先商、商周时期的考古空白。随着该遗址的进一步发掘,或将有助于研究冀中平原腹地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此外,后白寺西遗址所在...
近日,从云阳县磐石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检查验收会上了解到,磐石城遗址历史跨度进一步增大,不但发现了明清时期的的遗址,还出土了汉至六朝及商周乃至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器。 据介绍,从今年4月22日开始至8月初,市文化遗传研究院工作人员开始对磐石城遗址遗迹分布密集区的各类代表性遗存进行发掘。此次考古工作调查范围约0.8平方公里,发掘面积2700余平方米,清理房址、粮仓、墙基、炮台...
近日,笔者从重庆云阳县磐石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检查验收会上了解到,磐石城遗址历史跨度进一步增大:不但发现了明清时期的的遗址,还出土了汉至六朝及商周乃至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器。 云阳磐石城遗址首次发现新石器和商周时期遗存 通讯员 杨梅娜 段斯斯 供图 据介绍,从今年4月22日开始至8月初,市文化遗传研究院工作人员开始对磐石城遗址遗迹分布密集区的各类代表性遗存进行发掘。此次考古工作调...
中国是酒文化的发祥地,酒的酿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谷类酿成之酒,始于殷,而用来盛酒的青铜器皿也盛行此时。在商周时代,由于生产力提高,酿酒业发达,青铜铸造技术成熟,青铜酒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商周时代的青铜酒器以其雄伟的造型、精巧的构思、古朴的纹饰著称于世,是中国文物瑰宝中的一朵奇葩。各式各样的青铜酒器,不仅让后人惊叹于古人想象丰富的艺术魅力,而且酒文化与青铜文化交融悠悠绵长,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
5月14日,考古人员展示在河北省肃宁县北白寺村西的商周遗址抢救性发掘现场出土的卜骨。 近日,河北省文物部门在引黄入冀补淀(白洋淀)工程文物调查勘探中,在河北省肃宁县北白寺村西发现一处商周时期遗址。经过初步发掘,目前已出土有商末周初时期的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随着抢救性发掘工作的推进,可能会发现更早期的文物,对研究当地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会理考古遗址现场。钟欣摄 4月7日,记者从会理县委宣传部获悉,近日,成都市考古研究院、凉山州博物馆和会理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重点对去年新发现的新发镇乐寨村马鞍子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根据所获文化遗物,考古专家初步分析确认该遗址包含了新石器时代、商周和春秋时期的文化遗存,是一处延续时间较长、跨度较大的古代人类聚落遗址。 会理考古遗址现场。钟欣摄 通过此次考古调查...
近日,记者从会理县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和体育旅游局获悉,成都市考古研究院、凉山州博物馆和会理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会理新发镇乐寨村马鞍子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 该遗址面积约12000平方米,南北为山丘,东西各有一小河沟,西面窄东面开阔,形似马鞍。地表种植有大面积石榴树等经济作物,遗址内散落着大量的陶片。 为全面查明该遗址的情况,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勘探试掘。查明该遗址文化层...
昨日,记者从莆田文管部门获悉,城厢区常太镇东青村一村民在自家后山整理土地时,无意间挖出一些瓶瓶罐罐。经过文物专家现场考察判断,已确认这些是属于商周时期的文物。另外从现场发掘情况看,这也是在莆田首次发现的青铜时期古窑址。 记者了解到,去年底,常太镇该位村民在自家后山挖土时,在一米多深位置发现了3件文物,不过当时并没有在意,而是随意放在一旁。直到春节期间,家人发现这3件瓶瓶罐罐与普通的有差别,像...
2月22日上午,常太镇东青村村民许某在自家屋后修路时,挖掘到一批古代陶器和石矛(如图)。 常太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获悉后,第一时间赶到,保护现场,并逐级上报。市博物馆、城厢区文物办两级文物专家赶到现场,经多方考察,初步判断为商周时期文物,为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我市发现的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陶器和石矛。 据悉,今日,省文物考古专家专程来莆作进一步鉴定。
资料图 在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提高,制造业发达,青铜铸造技术成熟,青铜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而鼎类作为古代金属铸器中使用时间最长,造型变化最大,所兼功能最多的一种容器。以其雄伟的造型、精巧的构思、古朴的纹饰著称于世,是中国文物瑰宝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鼎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青铜器冶铸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同矿产资源、社会形态均有关系。青铜时代的早期,我们更加关注技术的来源,需要了解中原地区与冶金技术更为先进的西北乃至中亚、西亚的关系;商周时期,由于中原地区金属资源的相对匮乏,探讨青铜器的生产组织方式与物料流通时,也绕不开中原与边疆这一话题。 1. 为何关注中原与边疆 我国冶铜技术是否为独立起源,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争议。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冶金术在距今80...
2016年12月30日上午,由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礼乐之邦——河南夏商周文物展》在丽水市博物馆隆重开幕。 此次展览是丽水市博物馆邀请河南博物院联袂举办,展览挑选了河南所出土的夏商周时期105件(套)文物,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展示了这个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王者风范,平民意趣。旨在希望丽水市民能够通过河南出土的文物精品,领略厚重的中原文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