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真子飞霜镜》拓片应妮摄 8月9日,《海岳镜如画——中华铜镜传拓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开展,展出近百面有代表性的铜镜及拓片精品。 展览结合有着悠久传承历史的“活态”传拓技艺,以中国青铜镜史上发展较繁荣时期为参照,分为四个单元:春秋战国的蹈厉铺张、神秘诡异;汉代的神仙世界、天人合一;唐代的雍容华贵、尽奢其美;宋元的世俗百景、人间万象。现场同时配合铜镜的图案在拓片上清晰、完...
即将修复完毕的萧后冠 铜钗内发现了距今1300多年的棉花 X光显示萧后冠铜钗内还有木销 2013年,隋炀帝墓与萧后墓在扬州西湖曹庄被发现,引起全国轰动,两座墓葬中共清理出萧后冠等珍贵文物400余件套。当时萧后冠仍在修复中,萧后冠仅用展板介绍的方式替代。 目前萧后冠的修复工作进入尾声,仿制版的萧后冠也即将完工,有望于9月15日前后在扬州博物馆展出。 出土...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的镶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直径6.5厘米,圆钮,素缘,镜背图案以海蚌贝壳打磨雕刻镶嵌而成。钮外镶嵌一圈螺钿,主图案为螺钿雕刻的鹦鹉和折枝宝相花,中间空隙处镶嵌有绿松石,鹦鹉宛如在花丛、绿叶间飞舞旋转,细致精巧、生动活泼。 唐代螺钿镜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铜镜”,为唐代的特种工艺镜之一。此类铜镜的主题纹饰有人物、花鸟和宝相花、折枝花等等。螺钿镜的制作,用螺蚌贝壳雕制成各种...
莫棠藏书题跋 近年古籍拍卖有多部曾为晚清民国初期莫棠收藏的佳本出现。其中有日本元禄三年(1690)据弘治本覆刻《后山诗注》十二卷,有莫棠题跋,又经周越然、吕贞白递藏。《仪礼疏》五十卷,清泾县洪氏公善堂据宋景德本精刻本,有莫棠题跋:“此与艺芸书舍本殆毫厘不爽,汪本特无尧圃题语,洪氏所增也。初僧。”《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十二卷,乾隆二十三年卢氏雅雨堂精写刊本的莫棠题跋叙得书缘由,并全书通校。笔...
黄财宝天王配八大马王是藏传佛教最为喜爱的财神题材。此尊头戴五叶宝冠,面相方圆,宽额方颐,眉头微蹙,双目圆睁,炯炯有神,神态威武。左手捉吐宝鼠,象征消除贫困,增广财源。造型优美,做工讲究,富丽堂皇。手法写实,工艺精湛,为难得一见的清康熙风格财宝天王像。在北京匡时十周年春拍会上获价25.3万元。
2016年8月4日早6点天色微亮,部分科考队员已经起床,丝绸之路天山道科考正式进入第二天。早起不是因为科考队要一早出发,而是与不少队员内地生活起居习惯有关。新疆日出时间要晚于北京2小时。9点半准时早餐,十点全体上车出发。 图1、蓝色线条是4日科考路线,绿色线条是3日科考路线(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于丽君博士制图)。 出巴仑台镇不到1公里,是天山巴仑台古道最重要的三岔分道...
远看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墓群。丝绸之路天山道科考队供图摄 记者8日从丝绸之路天山道枢纽路网实地综合科考队获悉,经过4日至8日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的科学考察,在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发现迄今为止新疆规模最大青铜时代太阳祭坛遗址。 该遗址距离巴州和静县200多公里,为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那热德沟口墓葬群。 是次科考队学术领队巫新华说,遗址中心最早是一个用卵石混杂泥土构筑起来的巨大圆锥形实体,现在...
工作人员石亮在修复青铜器文物 当人们在博物馆欣赏一件件珍贵文化遗产,享受那些栩栩如生的文物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那些时代触手可及时,有没有想到它们出土时其实并不是这样“华丽”登场的,它们中的大多数是经过文物修复工作人员之手,让他们重现往日荣光的。 7月29日,我们来到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一睹文物修复的真实场景。 青铜器文物修复“三剑客” 中心金属组的文物...
出土的青铜镜。 通讯员陶火应 摄 新洲旧街九明湾村民在道观河沙河支流捕鱼时,意外发现河床下隐藏着一座宋代的古墓(本报3日14版曾报道)。昨天,新洲区文物部门对古墓开棺发掘,墓穴内出土了精美青铜镜等多件文物。 昨天上午7点,新洲区文物管理所5名考古人员赶至沙河支流九明湾村河段,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3台抽水泵不停抽排墓室周围的积水,当整个墓室露出水面后,考古人员首先将墓窒上的石板揭开,一...
据《劳动报》报道,记者昨天从嘉定区独家获悉,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嘉定区普查办在古猗园内,发现汉代铜鼓、战国时期佩剑等重要文物。专家考证后发现,这两件文物可能为嘉定籍清代名臣李锡秦所有。尽管相关史实还有待进一步补充,但两件文物精湛的工艺和保存之完整,让所有人赞叹不已。 清代名臣平叛时获得铜鼓 据嘉定区博物馆原文保部主任金蓉介绍,这面铜鼓直径50厘米,高30厘米,重25千...
“军政府造四川铜币”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产物。1911年12月发生“成都兵变”,以尹昌衡、罗纶为正副都督的四川军政府取代了成立仅12天的大汉四川军政府。新的四川军政府成立之初即面临着需用日繁、度支日绌的财政困窘局面。军政府迅速接管了四川成都造币厂,决定铸造“四川铜币”以应急。民国元年(1912年)4月,四川成都造币厂奉四川军政府之命,开模铸造“军政府造四川铜币”(也称“汉”字铜元)。 “当制钱壹...
朱凤瀚,江苏淮安人,现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1名片 中文名:朱凤瀚 出生地:北京 职业:副馆长,博士生导师,委员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2履历 1947年生于北京。 1988年在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0年任教授, 1995年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 1998年任中国...
孙华,男,四川绵阳人,生于1958年12月9日 ,曾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研究方向为中国青铜时代考古、城市考古、青铜器研究、文化遗产保护。 个人生平 1976年高中毕业后在四川德阳县天元公社下乡接受“再教育”。1977年进入绵阳师范专科学校(现绵阳师范学...
昨天上午,金华市博物馆大厅人气爆棚,这是该馆开馆以来规格最高展览——《诸侯的礼乐——来自周王朝的青铜瑰宝》,一件件2000多岁的青铜器,从昨天起正式与金华市民见面。 据金华市博物馆馆长徐卫介绍,这次展览展出湖北随州出土噩、曾两国的129件(套)珍贵文物,时间跨度为周代到战国时期,其中88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展览包含礼器、乐器和兵器,光筹备就花了7个多月,许多文物是第一次在浙江露面。 ...
7月14日,英国剑桥大学官网登载了对该校考古部门负责人大卫·吉布森(David Gibson)的访谈。吉布森表示,近来考古学家对英国青铜时代人类活动遗迹的研究,已经可以让人们了解青铜时代的日常生活细节和生活水平。 吉布森表示,最近10个月以来,来自剑桥大学和其他机构的考古学家对剑桥郡的青铜时代遗址马斯特农场(Must Farm)的圆形木制房屋进行了发掘和研究。研究发现,当时生活在此地的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