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俄罗斯科考学家发现了罕见的青铜器时代的玩具,虽然经过了4千年的风霜雨雪,但依然能保存完好,甚至还可供人继续把玩。
邾友父鬲 邾国是今天山东省境内的一个先秦古国,故址在今邹城市、枣庄市境内。邾,文献中又称之为“邾娄”,战国之后称邹。“邾娄”为春秋以前的古读音,连读后就读为“邹”了。邾国,曹姓,相传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陆终娶于鬼方,生有6子,第5子名安,为曹姓之祖,邾国国君即为曹安之后。早在殷商之前,黄帝的后裔就建立了邾娄部落。周武王灭商后,采取了分封制,邾娄被封为诸侯国,称为邾,其都城在邹城峄山之阳。周公旦...
伊朗出土的神奇药用铜碗,直径22.3厘米,现由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收藏。 中国文物网10月28日编译报道:“力量与保护(Power and Protection)”展览会展示了从摩洛哥到中国的一百件文物,是首个探寻伊斯兰艺术超自然现象的大型展览会。在伊斯兰社会,各种背景的人们都热衷于一些神秘的习俗,例如占星术和预言,尽管这些习俗有时备受争议。展品包括12-20世纪时期用作个人及战争和皇子诞...
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 10月24日,为配合在西安召开的第八届秦晋豫冀四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由陕西省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联合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博物院、河南省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院等20家文博单位支持协办的“熠熠青铜 光耀四方——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在陕历博隆重开幕。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莉霞、国家文物局文物保...
10月24日,观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 10月24日,由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四省文物局联合主办,集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博物院、河南省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院等20家文博单位展品的《熠熠青铜光耀四方——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通过展出各类青铜器文物精品206件(组),讲述了两周时期应国、晋国、芮国、中山国、霸国等9个代表性诸...
游客在观赏展出的两周时期的精美青铜器张宇明摄 青铜器在古代一直被称为国之重器,是王权也是国家重大礼仪活动的象征,其器身上的铭文更有半部《尚书》之称。昨日,由4省20家文博单位支持协办的《熠熠青铜光耀四方——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将免费开放至2017年2月24日。 本次展览是4省两周诸侯国考古发现成果的首次集中展示,展出的206件(组)青铜...
熨斗,是现代家庭常备的小家电,但它却不是现代人的首创。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已经发明了这种用来烫平衣物的器具。据史料记载,熨斗最初在商代发明时是被当做一种刑具使用,专门用来烫人的皮肤。到了秦末汉初,其功能才定型于熨烫衣服并一直流行至今。 古人熨衣前,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热得烫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樵斗”的。 如图所示是一件清代老...
铜元俗称铜板,是晚清民国时期铸行的新式货币。晚清时期市面流通货币不足,出现了“钱荒”。为缓解钱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东省仿香港铜辅币式样,铸造圆形中间无孔的新式货币——铜元。铜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铜元采用机器铸造,图案精美,外观整齐,使用方便,深受商民欢迎,成为了晚清民国时期流通最广泛的金属辅币。但铜元私铸问题也随之出现...
天坛公园现在有很多祭天历史文化展览,每天都吸引了众多游人。然而,在天坛斋宫和祈年殿西配殿这两个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祭天历史的展览中,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在天坛斋宫的展览中,斋戒铜人下面的文字介绍是刚炳;在祈年殿西配殿的展览中,斋戒铜人又被说成了魏徵。此外,在斋宫大殿前斋戒铜人石亭里摆放的斋戒铜人雕像,与这两处展览中的铜人雕像也有所不同,亭子里的铜人帽子上没有花纹,而在两处展览中的铜人帽子上均有明...
熨斗,是现代家庭常备的小家电,但它却不是现代人的首创。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已经发明了这种用来烫平衣物的器具。据史料记载,熨斗最初在商代发明时是被当做一种刑具使用,专门用来烫人的皮肤。到了秦末汉初,其功能才定型于熨烫衣服并一直流行至今。 古人熨衣前,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热得烫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樵斗”的。 如图所示是一...
昨日,记者从曲阜市文物局了解到,首批7件孔府旧藏青铜器已由曲阜市文物局文物修复中心修复完成。这7件青铜器是孔府曾经祭祀所使用的祭器,包括豆、鼎、爵、簠等文物。 这批孔府旧藏青铜器时代跨度从西周至清代,器型各异,因历史原因出现严重的粉状锈病害,为保护文物,抑制病害发生,修复中心工作人员制定了详细的文物修复方案,严格按照文物修复规程,首先清除青铜器表面的锈蚀物,然后涂刷BTA缓蚀剂用于减缓锈蚀速...
考古学家或能了解英国人3000年前的生活状态。图片来源:《自然》 最可能的情况是,一个突击小队将村庄付诸一炬。火焰迅速吞噬了木质房屋,居民仓促逃离,没有收拾任何物品。烧焦的残骸最终崩塌,掉入附近的河里。在河底淤泥中封存3000年的这些碎片保存完整,也留下了青铜时代晚期居民日常生活的令人瞩目的记录。 现在,这段历史将要真相大白。考古学家将启动一项耗资140万英镑的挖掘项目,并将对该地点挖...
铅山发现青铜器!据悉,这只青铜器名为附耳鬲,是在紫溪乡小葛山出土的。经专家初步鉴定,该青铜附耳鬲为春秋时期铸造。 日前,紫溪乡汪源村和排山村两村部分村民对小葛仙山的葛仙殿进行维修扩建,在葛仙殿左侧清理土方时挖出一只青铜附耳鬲。这只青铜附耳鬲形体完整,口径18厘米,高28厘米。起初,在场村民不知何物,都说是个“宝贝”。发现当晚,有人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方知是青铜附耳鬲。于是,修葛仙殿的村民理事会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