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26日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湖北枣阳九连墩战国楚墓车马坑开裂难题已得到破解。 九连墩车马坑是目前中国已发掘的最大楚国车马坑。2003年,考古人员将车马坑的一些典型部分采用科技手段切割下来,搬迁至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由于车马坑是一种含水量高的土遗址,运至该馆后,出现变形、开裂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2004年12月开始,湖北省博物馆文保部联合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
从3月7日开始的京沪高速铁路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至昨天已基本结束,在10余天紧张的野外工作中,我市考古工作者在黄埭镇发现了与“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鸿山越墓相类似的战国早期墓葬土墩、在唯亭镇发现了与草鞋山遗址相近的青墩遗址。据称这是近年来我市北部区域比较重要的一次考古发现。 京沪高速铁路在我市境内全线长约60公里,从东往西依次通过昆山市、工业园区及相城区。省文物局...
熊家冢考古发掘现场 本月下旬,荆州熊家冢墓地将发掘最长的战国车马坑。前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京会见全国人大代表、荆州市市长王祥喜,提出荆州要在5月份完成熊家冢保护规划,希望熊家冢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像西安兵马俑一样,现场建馆开放。 据悉,熊家冢楚墓主冢西侧出土的车马坑长131.1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战国时期最长的特大型车马坑,发掘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同时还发现呈“一̶...
土台上面发现的盗洞 土台周围发现的陶鬲碎片,进一步佐证了古墓年代 专家初步判断:这个四方形的土台是战国时期的古墓 莱西市大架山中发现了一座战国古墓,更奇怪的是古墓上面还有一个深约7米的盗洞。昨日上午,莱西市文化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考察,发现墓穴周边散落有战国时期的陶鬲(lì)碎片,而且盗洞并没有挖掘到真正的墓穴,工作人员据此判断战国古墓还保存完好。 报料:有人用...
记者从河南省新郑市文物部门获悉,我国保存的一处被称为战国时期储藏食品的“冰箱”,其整体保护规划方案和相关文件目前已上报国家。如被批准,这个古代“冰箱”将向游人开放,其发掘情况和相关研究成果将集中展示。 新郑市博物馆馆长杜平安介绍,这处被称为战国时期储藏食品的“冰箱”是一个地下冷藏窖,是我国考古人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河南省新郑...
伴随“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由当代油画名家白敬周先生创作的大型油画《飞天女儿》,将于13日在宝辰饭店举办的东方宏润2008迎新拍卖会上亮相。 500余件书画、瓷器、玉器等精品将参加此次拍卖,包括一批珍贵的古玉重器,其中最古老的当属一件高17厘米、壁径12.9厘米、厚0.6厘米的和田白脂料精琢而成的战国白玉镂雕龙虎凤谷璧;另外一件西汉白玉镂雕出廓龙虎纹“宜子孙...
现场发掘出的三件青铜器:斤(左)、钺(中)、带钩(右) 小田溪战国墓群位于涪陵区白涛镇乌江西岸一个小山坡上,面积8万平方米。从1972年起,重庆市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所等单位先后在此进行了4次发掘清理和一次中日联合物探工作,共发掘清理墓葬9座,出土大批战国时期珍贵文物。 2002年9月至12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小田溪墓群进行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发现并发掘战国墓葬10座,汉代...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配合市内基本建设,在郑州市西开发区发掘清理一批古代墓葬,共50座,其中战国墓葬35座,东汉墓葬15座。 据介绍,35座战国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3米,宽2米,深2~4米不等,从残留痕迹上看,多为单棺或一棺一椁。出土完整器物均是泥质灰陶,器型有陶鼎、陶豆、陶壶、陶罐、陶釜、陶盆等。 东汉墓共15座,早期盗扰严重,墓葬形制不规律,墓室多为长方形,壁较规整。墓内出土陶器...
近日发掘的湘潭县杨嘉桥镇蛟托村墓庐山古墓群104号墓,是考古人员在我省境内首次发现的战国圆形墓葬。墓主人是何身份,为何采用这样的墓葬形式,给考古人员留下了千古之谜。 墓庐山104号战国中晚期墓葬整体呈上小下大的圆形构造,上口直径1.6米,底部直径2米,残高1.2米,原墓穴深度应在3米左右。该墓与附近其他战国墓有着明显不同:其他墓葬均为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夯筑层十分明显,而104号战国墓却是圆形土...
湖南省文物专家8日在抢救性发掘湘潭县杨嘉桥镇蛟托村古墓葬群时,从一座战国中晚期楚国墓中发现了一块代表当时最高制造水平的琉璃璧。同时出土的,还有成套的陶制礼器。 记者在蛟托村墓庐山古文化遗址发掘现场看到,考古专家已经发掘和清理完毕的124号战国墓,为分层夯筑的竖穴土坑墓,深达地下7米,上有封土层。墓中出土的琉璃璧直径13.6厘米、内径4.5厘米,厚度为0.3厘米,琉璃璧上阳刻有华美的卷云纹。 据...
本报连续报道了湘潭县杨嘉桥镇蛟托村境内墓庐山发现数十座古墓群的发掘进展情况,继发掘出土了旧石器时代砍砸器和南朝古墓后,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不断地给考古人员惊喜。昨日上午,又一座保存完好的战国古墓重见天日。共发掘出土了陶鼎、陶敦、陶壶、陶匜和一块精美的琉璃璧等5件文物。尤其是工艺精美的琉璃璧,令在场的考古专家赞不绝口,这将有可能改变“玻璃是在清代传入中国”的说法。 湖南湘潭...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007春拍的热闹似乎还没有完全散去,在即将辞旧迎新之际,让无数艺术品投资、收藏的爱好者翘首以盼的秋拍大幕已经拉开。 金嵌宝石锡杖惊艳亮相 从商时期采用泥范法的青铜器,到采用镶嵌金银与镶嵌绿松石的工艺把其推向极限以后,“金银錾刻”工艺又向全世界展示出了“大唐”无以伦比的国力与风采。̶...
工作人员展示已修复完工的战国时期锅具 有的青铜器一碰就掉渣,有的青铜器直冒“脓疮”……昨日,记者从市考古所文物修复保护中心获悉,200多件在涪陵小田溪出土的战国时期青铜器,都已在文物专家的手中修复完毕,这一秘密修复过程耗时整整5年。其中,专家意外地“拼”出了一个战国时期造型奇异的锅具,可见2000多年前的巴人贵族也懂得追求生...
12月3日,考古人员从墓内取出战国礼器 近日,湖北襄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建设工地内发现一座战国墓,考古人员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座墓葬为单椁重棺,内有鼎、壶、盘等9件精美青铜礼器,专家判断墓主人的身份为下大夫。 12月3日,考古人员展示一件出土战国礼器
郑韩故城的发掘,被列入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而不久前,考古人员在距郑韩故城30公里外,首次发现了大规模的距今大约6500年前的战国“乡下人”墓地。24日,在新郑市龙湖镇林锦店村郑州国棉一厂、国棉二厂的新厂址上,考古发掘工作已进入了尾声。 今年年初新郑市文物局开始在这里钻探,今年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接手发掘。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6000多平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