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资料图片:7月2日,考古人员在清理一处车马坑。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资料图片:7月2日,考古人员在对一处车马坑进行保湿加固。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前日,在重型吊车巨臂的吊装下,重40吨的战国战车和重约12吨的殉马坑,被林州市文物部门整体打包后,离开安眠了2000年的土地,被安置在林州市博物馆。 6月12日、18日及7月1日,本报连续报道了林州市文物部门在该市龙源世家建设工地,发现春秋战...
据战国晚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在他所著《韩非子·说林下》中记载:春秋时,鲁国珍藏有一只名为“谗”的鼎,这只谗鼎在列国诸侯中名声很大,都想得到它。有一次齐国发兵讨伐鲁国,索取谗鼎。鲁君舍不得谗鼎,可又不敢得罪齐国,就把谗鼎藏了起来,派人送去一只仿制的赝鼎。齐君围着赝鼎上下左右反复打量,觉得不像是真品,便对鲁国送鼎的使臣说:“这是一只赝鼎。”鲁国使臣...
彩绘漆几何纹方耳杯,战国楚,高6cm,口径18.3-11.4cm,底径12.2-6.6cm,连耳宽15.6cm。 耳杯厚木斫胎,杯口呈椭圆形,弧壁,平底,方形耳。器内髹朱漆,双耳及杯外壁髹赭色漆,耳面绘几何纹,两端侧面绘涡纹。 此耳杯出土于荆州江陵范家山15号战国楚墓。其胎体较厚,具战国漆耳杯的胎质特点。西汉漆器之胎体减薄变轻,耳杯胎体亦如此。耳杯所饰几何纹及涡纹是战国至西汉漆器装饰的主要辅助...
“这个区域为一重要文物区域,在大渡河流域考古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发现的青铜器等文物,在大渡河上游尚属首次发现。”4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组,对石棉县发现多件战国时期文物的区域进行考察后,作出上述认定。 7月16日,石棉县在实施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田湾乡幸福村村民在大岗山水电站库区内发现了一批重要文物,其中包括3件青铜器、4件石器、3件陶器,该县文物管理部...
战国。高15.4厘米,敞口,斜壁,圆底,圈足外撇。素面无纹饰,透明,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此杯是用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宝用器皿,国内罕见,其制作技巧和工艺水平令人惊叹。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
7月2日,考古人员在清理一处车马坑。今年2月起,文物考古人员对河南省林州市一建筑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共发掘清理出战国时期各类中小型墓葬近百座,车马坑两座,出土了200余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玉石器和陶器等,其中青铜礼器约100件。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战国晚期韩、赵、魏边界的划分,以及战国晚期豫北地区中小型墓葬的布局形制、丧葬习俗、器物组合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7月2...
1、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发明了食物防腐保鲜的方法。《诗经》中就有奴隶们冬日凿冰储藏,供贵族们夏季饮用的记载。古籍《周礼》记载“祭祀共冰鉴”。“鉴”其实就是个盒子,里头放冰,再将食物放在冰的中间,起到对食物防腐保鲜的作用。由此可见,鉴是我国的冰箱之祖了。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就出土了一件“铜冰鉴”。它是一件双层器,方鉴内套...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在张家口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已新发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遗存2159处。其中,于战国时期建城的怀来县小古城遗址对于认识和研究怀来的历史渊源乃至中国长城以北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张家口新发现的2159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中,古遗址1443处,古墓葬123处,古建筑544处,石窟寺及石刻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0处。 怀来县小古城遗址位于怀来县小南新堡镇小古...
有“郢爰”两个字的战国郢爰金币。 这是主城首次发现战国爰金,可出自六朝地层让专家“犯晕” 本报6月1日曾对南京羊皮巷一处考古工地进行了报道,考古专家否定了之前有媒体报道称该地块下面埋着南唐皇宫,大规模的挖掘是想寻找孙权太初宫遗址的可能。昨日,记者再次来到该工地时发现挖掘已过南唐地层,专家明确表示,根本没有南唐皇宫的踪影,但却在六朝地层惊奇地发现...
13日下午,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乡丁家嘴战国楚墓M1墓的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其内棺虽然尚未打开,但已出土鸟架鼓、玉璧、车伞柄、铜戈柄等文物,其中一件保存完好的红色漆木案尤为珍贵。 据发掘现场负责人、武汉市考古研究所专家李永康介绍,先期完成发掘的M2墓有“四室一厅”,其墓主基本确定为女性;而M1墓仅“两室一厅”,墓主很可能为男性。从墓坑排列形式判断,两墓主...
6月12日,《大河报》报道了林州再次发现大型战国古墓群、出土了三套珍贵的战国编钟和一枚特大水晶环一事。据记者了解,经过近一周的发掘,深埋地下2000多年的车马坑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如图)。 据文物工作者介绍,此次发掘的车马坑共两个,分别位于248号墓的东侧和东南方向,目前东侧的车马坑的6个车轮已全部显露出来。昨天傍晚,从发掘现场传来消息,位于东南侧的车马坑经过一天的清理后,土台的北侧也显露出车...
战国 尺寸:长7cm 宽4cm 厚0.5cm 清宫旧藏 说明:玉料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体扁平,两面形式和纹饰相同。镂雕一龙,整体弯曲,张口露齿,梳形目,头发后飘,双足环抱一瑗。器中间及龙的嘴部均有一小圆孔,可系绳。 战国是中国玉器史上玉龙最多的一个时期,惟作龙抱瑗形者,世不多见,极为珍贵。
有“郢爰”两个字的战国郢爰金币。 这是主城首次发现战国爰金,可出自六朝地层让专家“犯晕” 本报6月1日曾对南京羊皮巷一处考古工地进行了报道,考古专家否定了之前有媒体报道称该地块下面埋着南唐皇宫,大规模的挖掘是想寻找孙权太初宫遗址的可能。昨日,记者再次来到该工地时发现挖掘已过南唐地层,专家明确表示,根本没有南唐皇宫的踪影,但却在六朝地层惊奇地发现了...
青铜器 “林州市龙源世家住宅小区建设工地发现战国古墓群,目前,文物部门已挖出了一大批青铜礼器。”昨天,读者常先生打热线说,在出土的数百件珍贵文物中,仅战国编钟就有3套20余件。 大水晶环十分罕见 当天上午,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这个战国墓群位于林州城东北部,墓葬排列密集,皆为中小型土坑竖穴墓,多数为东西向,深2至9米不等,墓葬面积3至20平方米,总面积2000多平...
◆距今两千数百年 ◆创武汉地区三个“最” ◆发现成批有字楚简 埋藏地底两千多年的楚国大墓今日开棺,当外椁板和内棺打开的那一刻,会给武汉市民以何等的惊喜?墓内文物的出土会展示出的武汉地区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又会是何等的辉煌?让我们共同期待。 昨日本报记者与楚文化学会专家一同赶赴位处江夏区山坡乡丁家嘴的楚墓发掘现场。采访完发掘现场的考古专家后,又分别采访了部分高校和文物考古界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