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成都金沙首次发现船棺,在墓葬中还发现了不少色彩鲜艳的朱砂 金沙遗址最新考古发现说明,战国时期古蜀国依然繁荣 三星堆是古蜀文化的鼎盛时期,其后的金沙是其灿烂文明的延续,但呈现下坡路之势。那在秦灭蜀之前的春秋战国,金沙文明究竟是啥样?昨日,金沙遗址区又一全新的考古发现给出回答:战国时期的金沙文明依然繁荣。在位于金沙遗址区的黄忠村发现的大型宫殿建筑遗迹、灰坑、陶窑及28座墓葬,年代囊括西周、春秋和战...
军事医学始于古代。自从出现了战争,就产生了救护和医治战争中伤病员的需要,军事医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医学领域,它是建立在一般医学及医学专科的基础上,并利用它们的知识和技术,从预防、诊断和治疗角度,保障军人的健康。 各时代军事医学的发展和现状,都取决于社会的、军事的、医学的诸因素,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当时社会的经济形态、生产力状况和该时代的战争特点,如兵器的使用、战争的性质、兵制的建立、军事思想、以及军事技...
古墓中出土的部分文物 古墓里有许多值得认真研究的东西 昨天,南阳闹市区八一路与工业路交叉口处的楚国墓葬群遗址再度爆出新闻:南阳市考古专家在此处又发掘出一座战国楚墓,其墓葬规模不仅是该古墓群最大的一个,而且在其墓室出土了9个鼎。人们闻讯后顿时议论纷纷:“难道我们发掘出的是一座‘天子九鼎’墓?”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发掘现场,看到几位考古...
战国时期青铜剑。唐永春摄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博物馆接收到一把战国时期青铜剑,剑长46.5厘米,刃宽4.3厘米,分剑柄和剑身两部分。整把剑表面铜锈明显,但看上去刃部仍然比较锋利,在灯光照射下,熠熠闪光。剑柄部分有两道箍,剑身上部呈稍宽状收向剑尖。双面开刃,上设两道箍,剑身扁平,刃部锋利,上端略收,锋部成尖形,剑格呈倒凹字形,素面,为典型的战国青铜剑。 据了解,此剑是苕溪余杭段水利工地屠小明在挖土施...
记者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委宣传部了解到,近日文保部门对该区万字会村6号住宅楼地基进行考古勘探,发现7座战国时期墓葬。经过抢救性清理发掘,出土玉璧、青铜器物、水晶环、刀币、陶器等珍贵文物30多件。2002年以来,宣化区几乎每年都有战国墓葬发现,到目前已发掘50多座。 据张家口市宣化区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发掘的7座战国时期墓葬都是战国晚期单人墓,墓葬形式为竖穴土坑,深度为4至5.3米,部分墓室...
遗址全貌 出土的文物 今年4月份,中原西路打通工程的施工人员正用推土机推土,突然推出了几个陶片。考古人员得到上级批准后,及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昨日,考古队向记者通报了这里的最新进展:已发掘出6个战国墓葬和15个新石器时期的灰坑。 昨天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了荥阳市乔楼镇上河村边的这个遗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多名专业人员组成的上河遗址发掘队正在这里工作。据发掘队的于队长介绍,他们已发掘...
7月8日,考古人员在清理发掘出的文物。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在新郑市城关镇胡庄村发现两座规模宏大的战国晚期韩国王陵级大墓,专家认为这里极有可能是寻找多年的韩国王陵。墓地位于新郑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之西,是郑韩故城外围的重要墓地之一,规划建设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从墓地的中西部穿过。
品名:战国 神兽驮杯盖尊 和田白玉 尺寸:22×13cm RMB:160,000元 说明: 神兽驮尊于背上,侈口,长颈,圆鼓腹,圈足。通体饰数道弦纹,腹部贴饰一周铺首。 补充: 和田玉科学定义为软玉,(硬度:6.5;比重:2.96)。也叫羊脂玉、新疆白玉、昆仑玉,产于新疆的和田地区(古称于阗、和阗)和墨玉地区两个产地。为何叫羊脂白玉呢?那是因为羊脂白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後呈脂...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程中,考古人员在河南省新郑市发现两座规模宏大的战国晚期韩国王陵级大墓,专家认为这里极有可能是寻找多年的韩国王陵。 胡庄墓地位于新郑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之西,是郑韩故城外围的重要墓地之一。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从墓地的中西部穿过,涵盖了两座大墓及附属建筑和陪葬坑墓。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至目前共揭露面积12000多平方米...
5月31日,太湖县小池镇中心村的农民余友南将在窑厂制砖取土时发现的6000余枚战国时期的钱币——蚁鼻钱捐献给政府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图为捐献的蚁鼻钱。据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介绍,蚁鼻钱又称“鬼脸钱”,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货币,七国流通,目前湖北、湖南、江苏、河南、山东、安徽均有发现。
日前,长兴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分别在夹浦镇太平桥村和月明村发现上无胥新石器至春秋战国遗址和月亮山汉代窑址,为环太湖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又一新平台。 上无胥遗址位于江浙交界的夹浦镇太平村上无胥自然村一凸起于平原水网的台地之西南角,这里东距太湖仅3公里。为春秋时期吴王夫概在长兴建城演练水兵、步兵的属地。现已初步探明遗址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120×80平方米,文化层0.30—1.2米不等,采...
清理洞口 洞穴内发现的夹砂黑陶残片 柱状横耳 千年古镇的奇怪“狼洞” 多年来,尚志市考古所副所长邓树平一直沿蚂蜒河流域进行科学调查。8年前的5月28日,邓树平在亚布力的一座山上发现了一个洞穴,洞口高40厘米,仅能让人平躺侧身进入。 “这个洞口像是狼扒出来的,应该是个狼洞。”附近的村民说。可是邓树平还是爬进了洞穴。洞内...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7年10月—2008年3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德清县博物馆,在德清县经济开发区龙胜村东山自然村的亭子桥,发掘了一处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窑址。揭露出7条窑炉遗迹,出土大量仿青铜器器形的原始青瓷礼器和乐器,以及形式多样的各类窑具。发掘资料表明,亭子桥窑址是一处战国时期为越国王室与上层贵族烧造高档次生活和丧葬用瓷的窑场,发掘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揭露的7条窑炉遗迹均建...
为配合2007年吐鲁番地区重点建设项目——阿拉沟水库建设工程,吐鲁番地区文物局根据文物保护的相关工作要求,及时对可能存在地下遗存的阿拉沟沟口至沟谷内十五公里的区域范围内进行了现场勘察。初步认定地下存有墓葬,数量约为五十余座,主要分布在沟谷东侧的台地上,墓葬分布范围散落,规模较小。从现状来看,多数墓葬还未受到盗掘。 为确保地下文物的安全,经上级文物部门的批准后,由自治区考古所、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共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