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保证六安“战国双墓”的双棺安全顺利起吊运往异地开棺,昨日开始,六安警方增强了考古现场的安保力量,多名配枪民警进场执勤。 记者昨日在发掘现场看到,几辆警用中巴车停在现场外,几名佩带手枪的民警在维持秩序,警戒线以内范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执勤民警介绍,战国墓发掘以来,由于外藏室内出土文物很多,辖区公安局每天派出专人24小时值班以防意外,考虑到起吊棺木时危险程度高,现场围观群众...
(记者钱伟、朱磊)盛着肉汤的铜鼎、保存完好的精美宝剑、面目清晰可辨的陶俑……记者今天(17日)从安徽省六安市文物局获悉,自4月1日发现两座战国时期古墓以来,经过连日发掘,已经陆续发现了青铜六山镜、战国青铜剑、陶头木身俑等多件罕见文物。截至目前,古墓北墓外藏室全部文物的清理和绘图工作已经完成,南墓外藏室部分文物也被清理取出,绘图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据介绍,六安战国大墓呈南北...
本报合肥4月17日电(记者钱伟、朱磊)盛着肉汤的铜鼎、保存完好的精美宝剑、面目清晰可辨的陶俑……记者今天从安徽省六安市文物局获悉,自4月1日发现两座战国时期古墓以来,经过连日发掘,已经陆续发现了青铜六山镜、战国青铜剑、陶头木身俑等多件罕见文物。截至目前,古墓北墓外藏室全部文物的清理和绘图工作已经完成,南墓外藏室部分文物也被清理取出,绘图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据介绍,六安战国大墓呈南北并列分布,两座...
(记者钱伟、朱磊)盛着肉汤的铜鼎、保存完好的精美宝剑、面目清晰可辨的陶俑……记者今天(17日)从安徽省六安市文物局获悉,自4月1日发现两座战国时期古墓以来,经过连日发掘,已经陆续发现了青铜六山镜、战国青铜剑、陶头木身俑等多件罕见文物。截至目前,古墓北墓外藏室全部文物的清理和绘图工作已经完成,南墓外藏室部分文物也被清理取出,绘图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据介绍,六安战国大墓呈南北并列分布,两座墓方向一...
王家洼西戎贵族墓地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王家洼村北部,墓地位于老爷头山南坡台地内,海拔高度1600米。老爷头山绵延伸展,呈东西向走势,西邻清水河,东邻上沟,南部为王家洼村,墓群区域内自然地貌北高南低阶状下缓。2009年至2010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群所在范围进行了钻探与发掘。钻探共发现墓葬30座,其中绝大多数遭到盗扰。 该墓地共发掘墓葬10座。除M2、M5、M6、M7未遭盗掘外,其余墓...
2009年7~11月,因“西气东输二线”基本建设项目,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彭阳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管线经过的小河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2010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考古勘探,共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勘探面积近50万平方米,发现壕沟、道路、房址、水井、灰坑等遗迹和瓮棺葬等,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骨器等遗物上千件(组),取得了重大进展。 小河湾遗址位于彭阳县城南约15公里的新集乡下马洼村...
新华网合肥4月16日专电(记者 詹婷婷)记者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自从安徽省六安市一建筑工地4月初发现两座战国古墓以来,经过连日考古发掘,目前已经在古墓中发现了镇墓兽、陶头木身俑、青铜六山镜等罕见文物。 这两座战国大墓呈南北并列分布。北墓椁长3.8米,宽2.9米,墓室开口长7米,宽4.24米。不远处的南墓椁长5.7米,宽达3.5米,墓室开口长和宽更是达到8.6米和6.2米, 据考古专家介...
前天,安徽六安战国墓发掘再现惊喜,一把保存完好、品相精美的宝剑,一套完整的战国皮质甲胄,都是安徽考古史上不多见的珍品。据悉,如果开棺后能够找到印章、或者其他铭文等线索,结合史料印证墓主人的身份,则非常有实力入选国家年度十大考古发现。 青铜剑柄上的绳子完好 南墓当天发掘工作的高潮,出现在16时许,此前在南墓外藏室北侧发现疑似宝剑匣的东西被取出,打开一看:一把品相精美、...
昨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六安战国墓南墓外藏室文物提取工作正式开始,面带“微笑”的陶头木身俑、带剑函的铜剑、包有绢的菱纹镜等珍贵文物走出深埋两千多年的墓室,与世人见面。 文物提取工作从昨日下午2时许开始,在近两个小时内,工作人员先后提取了耳杯、胄片、陶俑头、木俑身、铜罍、铜匜、剑函、铜剑等数十件珍贵文物。记者注意到,出土的9个陶头木身俑个个表情丰富,似乎在向观赏者透露着某种神秘的“微笑”。 记者还发...
昨日(13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六安战国墓南墓外藏室文物提取工作正式开始,面带“微笑”的陶头木身俑、带剑函的铜剑、包有绢的菱纹镜等珍贵文物走出深埋两千多年的墓室,与世人见面。 文物提取工作从昨日下午2时许开始,在近两个小时内,工作人员先后提取了耳杯、胄片、陶俑头、木俑身、铜罍、铜匜、剑函、铜剑等数十件珍贵文物。记者注意到,出土的9个陶头木身俑个个表情丰富,似乎在向观赏者透露着某种神秘的“微笑”。 ...
合肥晚报讯 被各家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六安战国古墓疑似镇墓兽,在东厢外藏室积水排尽之后,这个疑似漆木“镇墓兽”完全暴露出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不像是镇墓兽,倒是很像猪形漆绘酒具盒。 据了解,有这一看法的依据有三个。其一,作为漆木镇墓兽基座,却无固定上部构件的榫口,记者用目光仔细搜索外藏室,更未发现木镇墓兽上半部分的兽身和鹿角之类。史料记载,一件大型木镇墓兽它是由底座、双首或单首怪兽、鹿角三部分...
昨天,六安战国墓发掘再现惊喜,一把保存完好、品相精美的宝剑,一套完整的战国皮质甲胄,都是安徽考古史上不多见的珍品,加上之前出土的武器,或可证明墓主人生前是位驰骋疆场的将军,这些剑胄的出土,似乎让人们依稀看到两千年前江淮大地上那些金戈铁马。 据悉,如果开棺后能够找到印章、或者其他铭文等线索,结合史料印证墓主人的身份,则非常有实力入选国家年度十大考古发现。 北墓发掘告一段落 珍贵铜镜全国罕见 截...
(记者王硕 通讯员徐娜肖倩) 昌平区马池口镇土楼村村民张德生在自家院内挖水道时,发现了一组“陶罐”,里面还藏有一具儿童尸骨。昨天,经昌平区文物所工作人员鉴定,该组陶罐为战国时期的夹砂红陶瓮棺,距今已有2000多年。据了解,这是昌平区首次发现完整的三件套瓮棺。 张德生说,前几日,他在自家院内挖下水管道。挖到一米多深的时候,他突然碰到一个倒扣的“陶罐子”。“碰到文物了!”张德生惊诧不已,又向下挖掘了...
4月12日上午,随着六安城东战国墓南墓棺椁外藏室排水工作接近尾声,散布在外藏室各个角落的精美器物出现在人们面前,丰富得令人目不暇接。从战国墓目前出土的陪葬品来分析,皖西学院姚志忠教授认为,许多器物印证了战国后期楚国人与时俱进的精神,也彰显出时代文明的进程。 随着排水工作接近尾声,南墓棺椁外藏室内的陪葬品一一显露真容,丰富得令人目不暇接,包括盆、鼎、戈、伞、镜、壶、豆等等。外藏室北侧有一组青铜戈,...
锋芒尚存的戈 4月11日上午,六安战国古墓南墓开始发掘,到12日上午,随着排水接近尾声,六安战国墓南墓椁外藏室内的出土器物一一显露真容。 记者12日10时在现场看到,椁外藏室内文物纷纷露出水面,西厢的陶器、北厢的漆器、东厢的青铜器,一件件露出真容,陶鼎、铜鼎、戈、俑、罐、壶、方、洗缶等杂乱堆放,尤其是陶头木身俑、带有龙纹饰的罐、伞等十分精美,而且出现象征身份地位的戈、散落的盔甲散片,镇墓兽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