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人员近日在位于苏州木渎春秋城址以北的华山发掘整理了一个战国墓,共出土23件陶器、瓷器、铜器及玉器,其中一枚刻有印章的玉带钩最为珍贵,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可能是贵族。经初步判断该墓距今约2400年,是目前苏州发现的第二大战国墓。此次随墓葬共出土23件陪葬品,包括陶器、青铜器和原始青瓷等。出土的两件青瓷,一为盖罐,一为提梁盉,保存较为完整。考古专家介绍,原始青瓷是指大约在商代中期出现的一种带青色釉的器...
昨天上午,苏钢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内华山15号墩的考古全部结束,苏州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最后清理完文物之后将墓葬重新回填。这次考古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一枚白玉龙首带钩印和一件原始青瓷提梁盉,这些都是苏州地区首次考古发现。考古专家从带钩印上的“趞”字推断,这是一座战国晚期高等级贵族墓葬,“趞”是主人的名。 出土文物已有2400年历史 据苏州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丁金龙介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考古工作...
记者19日从浙江省文化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浙江考古专家近日在德清县武康镇三桥村的小紫山发现了大规模商周至战国的“土墩墓”,这一发掘把江南一代独有的“土墩墓”历史往前推了400-500年,对探索先秦时期江南土墩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土墩墓”,是指直接在平地上填土掩埋,形成一个个的坟包。“这种埋葬方法,考古界普遍认...
博物馆被劫,值班保安被打倒,三件战国时期珍贵青铜器被抢! 1月29日,这个发生于湖北黄冈的罕见恶性案件,迅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仅仅28小时之后,案件迅速告破,主犯就在我省台州三门落网。昨天,台州警方首次向媒体公布浙鄂警方联手擒凶的诸多细节。 黄冈案发 歹徒抢走青铜器,也抱走监控录像存储主机 1月28日,黄冈的天气阴冷刺骨,路上行人少之甚少。 每天晚上6点多,正是黄冈市博物馆进行保安交接...
春秋时期的青铜盔帽(辽宁出土实物)。这个时期的盔帽,称兜鍪,又称胄、首铠、头鍪或盔,其形制各不相同,有用小小块甲片编缀成一顶圆帽的,有用青铜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在一些铜盔的顶端,还往往竖有一根铜管,以便在使用时插上鸟羚及缨饰等饰物。这种铜盔的表面,大多打磨得比较光滑,而里面却粗糙高低不平,由此推断,当时戴这种盔帽的武士,头都要裹头巾。 春秋时期的青铜盔帽 战国时期的武士服装(按照河南汲县山...
下图是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曲裾袍服展示图(参考出土帛画复原绘制)。曲裾深衣与其他服装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衽”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
战国带钩 带钩的使用,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时期,在山东、陕西、河南等地出土的春秋墓葬中屡有实物发现,史料也有记载。由于带钩结扎起来比绅带更便利,逐渐被普遍使用,取代了丝绦的地位。至战国以后,王公贵族、社会名流都以带钩为装饰,形成一种风气。带钩的制作也日趋精巧。它的作用,除装在革带的顶端用以束腰外,还可以装在腰侧用以佩刀、佩剑、佩削、佩镜、佩印或佩其它装饰物品。南北朝以后,一种新型的腰带“蹀...
战国胡服 ,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动。首先采用这种服装的赵武灵王,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短衣齐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征,这种服装最初用于军中,后来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上左图为穿窄袖短衣的杂技艺人(战国铜人,传世实物,原件现在美国华府弗里尔美术馆)。上中图为穿窄袖短衣胡服的奴仆(河北满城出土当户灯...
春秋战国贵族冠帽与服饰 战国白玉人像,头戴冠,两侧有组缨下垂系于颌下,脑后辫发上挽,包入冠内;身穿窄袖长袍,腰系带,足穿鞋。春秋除胡服之外,还有一种服式,叫“深衣”。深衣不同于上衣下裳,是一种上下连在一起的服装,这种服装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不论贵贱男女、文武职别,都可以穿着深衣。下图为戴冠、穿宽袖服装的官员(战国玉人,传世实物,原件现藏故宫博物院)
从去年(2010年)4月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眉县文化馆对眉县常兴镇附近的尧上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考古人员认为这里曾是一个从战国晚期延续到东汉晚期的手工业作坊区,时间跨度约为500多年,较为罕见。 据悉,尧上遗址位于常兴镇西南方向,发掘面积为2300平方米,出土器物的形制和遗迹特征表明这里曾是一个作坊区,通过钻探可确定,此区域总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大量罐、灶、椭圆形槽等...
本报讯(记者 陈保发 通讯员 古崇明)巫山县一无业男子胡世平,招募17名盗墓人员,在忠县新生镇、乌杨镇、东溪镇疯狂盗挖古墓,6年内盗挖古墓75处,偷走包括战国时期的青铜剑、青铜鼎等文物。昨天,记者从忠县法院得知,去年12月底,该院作出一审判决,盗墓团伙17名成员,均获1至8年不等有期徒刑,而“团伙老大”胡世平获刑12年。 经查,从2005年上半年到去年3月,胡世平等18人先后作案20次、盗挖古墓...
昨天本网以《战国时期三重椁回廊结构墓葬现天》为题,报道了位于城北马山考古现场发现一座疑似战国时期 ‘三重椁’结构的墓葬,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今天(1月11日),经过扬州市考古人员的开棺清理,马山战国墓葬工地再次发掘出土了玉壁、玉环、玉饰件等一批具有较高观赏和研究价值的精美文物,以及一颗人类牙齿遗骸。这是继1月10日该工地出土灰陶器后,又一重要考古新发现。 考古人员表示,从...
近两个月来,我市考古人员连续在月明苑建筑工地——马山考古现场进行抢救性考古挖掘,本网也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今天(1月10日)下午,记者再次赶赴考古现场时,考古人员正冒着凛冽的寒风对一座古墓葬进行清理挖掘。同时与世人见面的还有一批陪葬品,打磨光滑的陶豆、陶鼎、陶杯、陶勺……考古人员惊喜万分:“初步判断这座古墓为战国时期墓葬。从墓葬的形制看,这是一座‘三...
(记者 韩旭)今天上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成果公布,竹简中不仅有失传了2000多年的战国《尚书》,还复原了楚国历史及历史地理。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整理出版。 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入藏了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战国竹简,经过两年的清理保护和研究,最终确定清华简共为2388枚,其中发现了失传2000多年的战国《尚书》。 据清华大学历史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学勤介绍,清华简共整理出文献60...
李斌 带盖青铜豆,通体被锈色包裹。喇叭形高圈足,器身呈半球形,器身和盖合起来呈椭圆形,器身和盖上各有两只环形小耳,器身和盖上布满细密的回字纹,器身中间有一道粗弦纹,将器身一分为二,弦纹下部为一圈桃形树叶纹,树叶纹中布满回字纹,圈足上缠绕着两条交织的波浪纹。 【藏品描述】 生看到东西后,一筹莫展,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器物,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但那位藏家说自己的这件青铜豆价值15万,只要找到懂行的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