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全面发展。无论是铜镜的铸造工艺,还是铸造的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 齐家文化和商周时期,铜镜以光素无纹饰者居多,有纹饰者也以几何纹为主。到了春秋战国,纹饰已达15个大类,并且出现了各种特殊工艺装饰艺术,如涂朱绘彩图案、金银错图案、透空雕图案等。初起时期简陋、粗糙的铜镜,经过...
上图为:村民家中发现的古代铜戈■丹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建水塔时,发现“破铜烂铁”。拿回家里研究,仍是一窍不通。到了专家眼里, 这是无价之宝。 建水塔时发现战国铜戈 日前,宽甸满族自治县文管所的专业人员在县镇周围进行文物遗址复查时,在一户村民家中发现两把古代铜戈。据村民介绍,这两把铜戈是几天前朋友送给他的。朋友说,这两把铜戈是雇用的民工在宽甸镇东边一个村子里建水塔...
日前建昌县碱厂乡东大杖子村战国古墓群的勘探挖掘工作有了新进展。有关专家和考古工作者经过对古墓研究,认为此次发掘的战国大墓具有重要考古价值与历史意义,把建昌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而且将改写考古界“考古不出关”的传统说法,目前他们正在申报其为2011年国内考古十大发现。 揭开战国古墓的面纱 从2000年起,辽宁省文物考古所会同葫芦岛市博物馆、建昌县文物管理...
12月5日,记者从运城市文物局获悉,国家博物馆考古工作队在运城市闻喜县石门乡玉坡村西南的中条山篦子沟内新发现了一处重要采矿炼铜遗存,其考古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经在这里从事发掘清理工作的国家博物馆航空考古部李刚博士确认,该遗址为一处重要采矿炼铜遗址,根据现场采集的标本推断,这处采矿炼铜遗存的采冶时代为夏代延至战国早期。 闻喜县石门乡玉坡村西南的采矿炼铜遗址坐南朝北,分布于篦子沟一带的山坡上,现存...
日前,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碱厂乡东大杖子发现和发掘的古墓,经确认为已发现的长城以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战国燕国墓葬。 4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东大杖子古墓群的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日前对其中的一个大型墓葬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发掘,专家对出土的陶器组合、器物形态及墓道、棺椁做法进行论证分析,认为此次发掘的大型墓葬应属战国燕国墓,年代应为战国中期前后。
已经发掘到尾声的墓群 在白水县史官镇西章村韩侯铁路线施工勘探中,发现了20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葬群和一座砖箍的汉代古墓。目前,发掘工作已近尾声,出土陶制文物100余件。 昨日,记者来到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仓颉庙以西的史官镇西章村。因为雨后土质松软,文物发掘现场并无考古人员工作。五十多米长,十多米宽的坑道中,分布着大大小小12座已经挖开的墓穴。受雨水的冲刷,很多墓穴底部被稀泥盖住。住在现场不远的王师傅说...
荆门损坏2300年珍贵女尸的盗墓贼潜逃17年终落网 “逃亡了17年的盗墓贼终于落网了。”近日,沙洋县公安分局通报,曾在1994年参与盗掘沙洋县纪山古墓群战国女尸墓(又称“中国第一古尸案”)的最后三名逃犯相继落网。前日,督办此案的沙洋县公安分局政委樊华向本报记者详述了破案始末。 珍贵战国女尸被毁 三盗墓贼举家外逃 1994年春节前后,纪山古墓群郭家岗一号墓中,一具距今2300多年的战...
河北邯郸市文物局26日透露,该市文物工作者在武安市(县级市)石洞乡发现一座战国时期赵国与晋之间“屯兵城”遗址。 该市文物局局长王兴介绍,该遗址位于武安市石洞乡曹子巷村内,平面呈方形,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50米,占地面积122500平方米,海拔498米。 该遗址地面残存两段古城墙。西北角残段南北长21米,东西宽4米,高为4.5米,形状呈驼峰状,断面有明显夯土层。遗址东...
黄(陵)韩(城)侯(马)铁路线施工勘探中,在白水县史官镇西张村西发现了20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葬群和一座汉代墓。记者昨日了解到,大部分已经发掘完毕,出土了一批文物,还有几座正在发掘中。 昨日,在距离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仓颉庙西约三公里的史官镇西张村西,一群工人正在白水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发掘。据在现场的白水县文物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在铁路施工前的文物勘探中,发现了这20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葬...
河北邯郸市文物局26日透露,该市文物工作者在武安市(县级市)石洞乡发现一座战国时期赵国与晋之间“屯兵城”遗址。 该市文物局局长王兴介绍,该遗址位于武安市石洞乡曹子巷村内,平面呈方形,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50米,占地面积122500平方米,海拔498米。 该遗址地面残存两段古城墙。西北角残段南北长21米,东西宽4米,高为4.5米,形状呈驼峰状,断面有明显夯土层。遗址东部、南部城墙残段呈南...
新华网沈阳11月23日电(记者李克瑶)23日,记者从辽宁省文物考古所获悉,考古所近日在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村发现一座距地面5.5米深,占地面积约为72平方米的战国墓葬。这是长城以北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战国古墓。 1999年,辽宁省考古所的考古队在此地发现了第一座古墓。截至目前,考古队已经探明了137座墓葬,保守估计这片墓葬区可能至少存在200座古墓。在墓葬挖掘过程中,出土了70余个牲畜头...
五牲俱全莫非王陵? 在古代,只有祭祀“王”一类的人物时才可杀牛若祭祀时牛羊不分,便是杀头甚至是灭门的死罪该墓里居然发现五头牛以及若干马猪羊狗的头骨。 建昌东大杖子这座规格甚高、汉胡风格兼杂的战国大墓究竟是当年哪位权贵的身后归宿地呢?目前有四种说法值得关注。第一种,这是当年活跃在北方、与中原王朝多有往来的某东胡王墓地;第二种,这是燕国派到此地管束周边百姓的某郡守的墓地;说法三,这是为燕国扩地千里...
是长城以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战国古墓!有望列入今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众多顶级考古学家强烈支持其申请国宝级单位! 11月16日下午两点,建昌东大杖子村李绍祥家外的空场下,一座距地面5.5米的2000多年前的战国大墓的内棺被小心翼翼地开启。 千年的膏泥被一寸寸精细剔下,一段段几乎一碰就掉的发黑朽木被迅速摘除,在棺板被抬起的一刹那,考古队员的手轻轻颤抖,现场指导的专家的心脏狂乱跳动……会是“却胡千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