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报讯 首席记者 肖宇辉 报道 昆明余家悬挂高堂之“辟邪宝剑”,近日通过疑似文物科学检测,确认为保存完好之战汉时期青铜剑。 近日,市民余先生携带家中“辟邪宝剑”,到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作科学鉴定。余家几代居于昆明,据余先生所说,该剑是七十年代末期,一位邻居为谢家父一饭之恩而相送的。多年来余家一直把该剑悬挂于家中重要位置,余父更时时将宝剑擦拭。有一次,朋友看过剑后称其是近...
2004年4月11日下午,在延庆县井庄镇王木营村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工地出土战国钱币窖藏,村民杨满亮等人主动将出土的窖藏钱币收集整理,上交县文物管理所。此次出土的钱币为战国时期燕国刀币,约20余斤,较完整的近200枚。 刀币为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和齐国的货币,其形制来源于古代日常生活工具刀削。1985年至1990年在延庆玉皇庙和古城村发掘的500多座东周时期山戎墓葬中就有青铜刀削和尖首刀共存于同...
战国—汉玉璧,吉星福、张振芳伉俪捐赠。 玉料呈青色、半透明,体扁平、正圆形。内外两缘修饰突起素宽边。通体雕琢卧蚕纹,两面纹饰相同,琢磨精工。 中国玉器在新石器时代由于区域特色产生了北方玉器、中部玉器(包括东部西北部)、南方玉器三大体系。而南方玉器正是琮、璧、冠、佩的发源地。近年出土于余杭安溪乡的青玉璧,正反两面皆有图文铭刻, 从此开启了玉璧的神秘装饰美学之路。而本件玉璧的纹饰正是袁周以...
(记者叶超)江苏省宿迁市一施工工地的战国古墓于日前完成考古发掘,在其丰富的文物中,成套的9个青铜编钟尤显珍贵。这些文物对研究宿迁乃至苏北地区的战国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物参考价值。 此次考古发掘的战国古墓位于宿迁市宿成区的一处建筑工地,为南北走向的土坑墓,南面是外藏椁,北面是主墓室。外藏椁内,共出土了青铜编钟、三足青铜鼎、青铜簠、陶磬、陶豆等多种文物。而主墓室曾被盗过,已空无一物。 宿城区博物馆...
工作人员仔细清理编钟上的泥土 编钟整齐地排列着 22日下午,宿迁市区出土编钟的战国时期贵族墓葬考古挖掘工作已经结束。此墓葬出土文物丰富,共出土9个乳钉纹青铜编钟,长度15—26厘米不等;同时出土的还有2个三足青铜鼎、2个青铜、10枚陶磬以及6个陶豆等多种文物。这批文物对研究宿迁地区战国乃至先秦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战国编钟揭开神秘面纱 当天下午,市民企盼已久的战国青铜编钟终于被考...
2011年12月28日,罗江县万安镇南塔村一道路施工工地发现距今2300多年的战国船棺,在距船棺发现地不远处,还挖出了一支锋利的斧头状青铜武器——钺。近期,考古人员通过考古发掘发现这是一个战国墓葬群。截至昨日,考古现场已发现44座船棺,已经发掘的有30余座,出土青铜器、陶器、铁器等随葬品70余件。目前这些东西收藏在罗江县博物馆,考古结束的时候将向外界公布。目前,考古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宿迁考古首次发现青铜编钟!”昨天上午,宿迁博物馆一工作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在这处墓葬中,不仅有青铜编钟,还有青铜鼎,陶制的磬、青铜簠等多种文物。现场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青铜编钟的发现,不仅在宿迁属首次,就是在整个江苏地区都极为罕见。 古墓葬中发现青铜编钟 宿迁老城区属马陵山余脉,自古就是宿迁的风水宝地,墓葬一直比较多。解放后,由于宿迁市区人口增加,城区逐渐扩大,这些风水宝地也逐渐被工厂征...
出土的编钟保存完整 见习记者 杨亦文 摄 “宿迁考古首次发现青铜编钟!”昨天上午,宿迁博物馆一工作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在这处墓葬中,不仅有青铜编钟,还有青铜鼎,陶制的磬、青铜簠等多种文物。现场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青铜编钟的发现,不仅在宿迁属首次,就是在整个江苏地区都极为罕见。 古墓葬中发现青铜编钟 宿迁老城区属马陵山余脉,自古就是宿迁的风水宝地,墓葬一直比较多。解放后...
记者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大堡山墓地出土战国铜玺2枚,其中,一枚古玺印面深铸阳文“明上”2个字,另一枚古玺印面深铸阳文“正行亡私”4个字。墓地位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十一号村东南的大堡山山顶,面积约5000平方米。考古人员共清理墓葬51座,均为土坑竖穴墓,葬式主要有仰身直肢葬和仰身屈肢葬2种。墓地共出土陶、铜、铁、玉、石器等随...
古玩辨伪之铜镜2 丁 孟 现为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微博)文物鉴定委员。 战国铜镜的制作特点是形制轻巧,多圆形,少数为方形。镜较轻薄,厚度在0.1~0.8厘米之间,直径一般在10~20厘米之间。镜纽多为细小的弓形纽,纽上也常有几道弦纹。纽的周缘常有圆形或方形...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诸侯相争,战事不断,故称这个多事之秋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百家争鸣,艺术上一派繁荣。冶铁业的发达和铁器的大量使用,使玉雕工具和碾玉技术得到改进,进而使玉雕业飞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一。玉料 战国时期王侯用玉多使用和田籽料,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晶莹,白色较多,还有青白玉、黄玉、碧玉、墨玉、青玉等。中小贵族多使用一些玉质差一点的和田...
文/吴念亲(著名玉器鉴定专家,曾多次出任央视与地方卫视“鉴宝”节目专家评委) 战国玉器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诸侯相争,战事不断,故称这个多事之秋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百家争鸣,艺术上一派繁荣。冶铁业的发达和铁器的大量使用,使玉雕工具和碾玉技术得到改进,进而使玉雕业飞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一。玉料 战国时期王侯用玉多使用和田籽料,玉质细腻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