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ⅲ-8 所属地区 湖北·孝感·云梦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云梦县 申报日期 2007 《三节龙?跳鼓》舞,原名“太平灯”它在湖北仅见于云梦县的伍洛寺 镇,是极具地方风俗特色的龙、鼓舞。 每年正月十二,伍洛寺镇人纷纷走出家门舞龙跳鼓。这里的龙、鼓舞新 颖活泼,粗犷豪放。龙灯、皮鼓在人们手中上下翻飞,鼓声如雷,人声如潮, 舞出了火爆热烈的...
遗产编号 ⅲ-12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福贡县、泸水县 申报日期 2006 傈僳族舞蹈“刮克”又称“打转舞”,可意译为“欢乐跳”。分支较多,流传于怒江大峡谷福贡县、泸水县的傈僳族村寨,是傈僳族传统的娱乐性集体舞蹈。泸水县的“刮克”舞多以“生产舞”为基调,表现形式与福贡县“刮克”舞大同小异。 “刮克”可分“其本刮克”和“无伴奏踢踏...
遗产编号 ⅲ-13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福贡县 申报日期 2006 达比亚舞是怒族具有代表性的舞种之一,流传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等县怒族村寨。“达比亚”是怒族的传统弹拨乐器,外形似琵琶、三弦。达比亚舞即是以“达比亚”乐器名称命名的舞蹈。 达比亚舞以舞者边弹边舞为特征,有近百个套路,表现题材十分广泛。有反映怒族祖先不断迁徙的“第...
遗产编号 ⅲ-14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峨山县 申报日期 2006 峨山彝族花鼓舞,彝语称“者波必”,流传于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的彝族村寨。在双江镇、小街镇、甸中镇、化念镇、塔甸镇、大龙潭乡、富良棚乡、岔河乡,均有大量的彝族花鼓舞分布,并有经常性活动。 花鼓舞于清末(1898年)传入峨山,民国时期在全县普及。流传至今的花鼓舞作为...
遗产编号 ⅲ-15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元江县 申报日期 2006 哈尼族棕扇舞是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流行于元江羊街乡那诺街哈尼族聚居地。舞蹈的起源与古老的狩猎采集生活和祭祀活动有关,从模仿狩猎中的禽兽飞跃奔跑和表现猎人凯旋归来的心情,到表现手拿棕扇驱鬼祭神的场景都有体现。 棕扇舞最...
遗产编号 ⅲ-16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德宏州 申报日期 2006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象脚鼓舞流行于德宏州盈江县、瑞丽市等傣族聚居村寨。象脚鼓的历史悠久,有关鼓和舞蹈的民间传说甚多,属于祭祀性兼欢庆性的舞蹈。作为当地傣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象脚鼓舞表现了傣族人民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热情坚毅的性格特点。 舞蹈由男...
遗产编号 ⅲ-17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陆良县、石林县 申报日期 2006 陆良县大三弦舞 弦舞时人数不限。男女两排对舞,男的拨弦引笛,女的击掌拍迎,队形变化复杂,以圆圈和方队为主。速度有快有慢,蹬脚有韧劲,收脚有弹力,蹬脚快,收脚慢,干净稳健,一进一退,起落有致,节拍鲜明,节奏感强。舞者随着音乐快慢和哨音的长短,可变化不同的舞...
遗产编号 1―4―14 所属地区 河北·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 申报日期 2007 丰宁蝴蝶舞流传于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黑山嘴镇八间房村,是满族群众非常喜爱的民间舞蹈。相传,清定都北京后,派满八旗有功军士来此围垦,当时有八户八姓,故该村称八间房。 丰宁蝴蝶舞表演共需八人,四名儿童扮成蝴蝶,戴蝴蝶帽,穿蝴蝶衣裤...
遗产编号 ⅲ-1 所属地区 河北·承德·隆化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承德隆化县 申报日期 2007 “隆化满族二贵摔跤”是流传于河北省隆化县城乡的一种传统满族民间舞蹈,形成于清朝道光末年(公元1820年前后),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1987年,经过隆化县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表演。经过20多年的不断提高,逐渐成为隆化乃至河北省的文...
遗产编号 1―4―10 所属地区 河北·廊坊·安次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廊坊安次区 申报日期 2007 安次区葛渔城镇重阁会始于乾隆年间,从山西传入。当时从山西来的一位农民,给本镇西街高财主扛活,用所挣工钱筹建起这道花会,为本地民众调制了一道喜闻乐见的精神大餐。 重阁会表演由上下两层演员组成戏剧人物造型,表演以下面的演员为主。下面的“底座”选...
遗产编号 1―4―18 所属地区 河北·廊坊·安次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廊坊安次区 申报日期 2007 东储双龙会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据老会员讲,是由王姓旺族组建,其祖辈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朔到王维真(清光绪初年)当年负责掌管双龙会。数百年间,时断时续,鼎盛时期包括舞龙队员和乐队有一百多人在会。清光绪年间武秀才王洵(号子诚)在双龙会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
遗产编号 1―4―8 所属地区 河北·唐山·丰南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唐山丰南区 申报日期 2007 篓子灯在汉沽又称作“降人恶”,其音似“乡人傩”。据考证“乡傩会”即为该会的正名。?ヂㄗ拥频囊衾治?打击乐。所用乐器有大鼓和大、小锣各1面,1副小钹和2副大钹。打击乐的音调低沉,伴着黑夜的笼罩,几只恶鬼在鞭炮的硝烟弥漫中时隐时现,左右摇晃,踩看鼓点,...
遗产编号 1―4―19 所属地区 河北·沧州·沧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沧州沧县 申报日期 2007 沧州多年来被世人誉为“狮城”,盖因沧州境内有个“大周广顺三年铸”的我国最大的铁狮子,是为“国宝”。铁狮通高5.4米,身高3.8米,长5.3米,身躯宽约3米,重约40吨。 也许正是由于古城铁狮的地缘文化的原因,沧州人爱狮,也爱狮舞。“狮舞”在沧州...
遗产编号 1―4―13 所属地区 河北·沧州·黄骅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沧州黄骅市 申报日期 2007 麒麟舞是一种民间舞蹈,它铿锵、粗犷、朴实、壮美,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农民辛勤劳动后收获丰收的心情。 记者在这次采访中了解到,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挖掘民间艺术,打造东江客家文化品牌。小金口街道办事处以东江客家文化为落脚点,不断...
遗产编号 1―4―4 所属地区 河北·沧州·南皮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沧州南皮县 申报日期 2007 沧州落子是冀中一带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 据沧县县志记载:落子是大秧歌中的一个小场子,起源于清代嘉庆和道光年间(1796一1821年)。传统的落子,女的脚踩寸跷(又名踩寸子),手持花扇或小竹板,男的手打霸王鞭。落子的舞蹈特点是,扇花少,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