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龙·跳鼓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舞蹈
遗产编号 ⅲ-8 所属地区 湖北·孝感·云梦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云梦县 申报日期 2007
《三节龙?跳鼓》舞,原名“太平灯”它在湖北仅见于云梦县的伍洛寺 镇,是极具地方风俗特色的龙、鼓舞。
每年正月十二,伍洛寺镇人纷纷走出家门舞龙跳鼓。这里的龙、鼓舞新 颖活泼,粗犷豪放。龙灯、皮鼓在人们手中上下翻飞,鼓声如雷,人声如潮, 舞出了火爆热烈的节日气氛。
伍洛寺镇的龙灯造型奇特,一条红色白须老龙,身长12 节,左右相伴的 有两条三节小龙,一条黄色长红须,一条黑色长乌须。这两条小龙由龙头、 龙身、龙尾3 节组成,长6 米左右。三节小龙的头为鹅颈头,头顶扎一只蟾 蜍。龙嘴含珠,身披绣花衣,龙尾扎成燕子尾状,整个形体奇异有趣。
三节小龙舞由3 人表演,在鞭炮声中,三节小龙翻滚盘旋,众多的男鼓 手左手持鼓,右手持槌围在龙的四周,随着龙舞的起伏且鼓且舞。小伙子们 一边吆喝,一边原地跳跃、击鼓,鼓槌飞劲,鼓声如雷,煞是壮观。跳得高、 打得响、吼得欢是跳鼓舞的要求。三节小龙舞有一个独特的动作“龙咬尾”。 传说龙喜欢吃烧燕肉,南朝的梁武帝献烧燕给龙女,龙女吃了以后非常惬意, 送了不少宝珠给梁武帝。后来人们为得到龙的宝珠,将龙尾扎成的燕子形状, 在龙舞中不断让龙回头自咬,满足龙的嗜好,好让龙高兴之后吐珠,赐福百 姓。
伍洛寺镇一带原来叫“龙须湖”,地势低凹,常受旱涝之灾,“三天无 雨到处于,一场大雨遍地淹。”人们生活十分困苦。传说有一年又发洪水了,水越涨越高,伍洛寺镇眼看就要被洪水吞没,人们突然看到有一大两小分别 长有白、黑、红须的三条鱼龙在水中出没,原来它们是女儿港旁深潭的3 条 黑精在作怪。于是人们纷纷在潭边摆下香案做祈祷,果然不久洪水退去。从 此人们视这三条龙为神灵,每年春节以后,就扎起一大两小三条龙灯,每个 龙头上都扎一只镇龙的蟾蜍让三条龙不能抬头。一条大龙沿街收香火,两条 小龙同跳鼓一起舞蹈以乞太平,民间叫玩“太平灯”。
每年正月十二,镇上老老少少齐集祠堂参加请龙的“开光”仪式。开光 由道士主持,当场杀一只雄鸡,用扎有五色彩布条的针蘸鸡血点龙的眼睛和 耳朵,这样龙灯就有灵了,人们对着龙烧香跪拜。仪式结束后即开始舞龙、 打跳鼓。如果去年收成好,人们欢腾起舞酬谢龙神;如果连年不收,人们认 为神龙不悦,于是装饰庙宇,龙灯玩得更虔诚、更尽力,跳鼓打得更响。
这里家家有鼓,龙灯会时,一家操鼓百家响应。人们以鼓声象征雷声, 以此来驱邪逐疫。从前,鼓还是鼓舞族人士气的工具,家家户户都要出人打 跳鼓。龙鼓舞一直舞到正月十五才息鼓停舞。
现今伍洛寺镇人仍保持了三节龙、跳鼓舞这一民间娱乐形式,但摒弃了 其原有的迷信色彩和宗族械斗的劣俗,以欢乐的龙舞、激昂的鼓点催人奋发, 催人向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