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大三弦舞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舞蹈
遗产编号 ⅲ-17 所属地区 云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陆良县、石林县 申报日期 2006
陆良县大三弦舞
弦舞时人数不限。男女两排对舞,男的拨弦引笛,女的击掌拍迎,队形变化复杂,以圆圈和方队为主。速度有快有慢,蹬脚有韧劲,收脚有弹力,蹬脚快,收脚慢,干净稳健,一进一退,起落有致,节拍鲜明,节奏感强。舞者随着音乐快慢和哨音的长短,可变化不同的舞步。主要套路有“弹跳步”、“跑跳步”、“转自跳”、“十字档”、“弹脚转身跳”、“摆臂转圈”等。舞蹈的主要特点是沉、稳、颤、顿、朴实、矫健、豪放。
彝族大三弦舞在当地流传广,不拘形式,不限时间,不分民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该舞民族特点浓郁,有一定的艺术性观赏性,适合广场大型文娱活动,也适合舞台演出。目前,打鼓村的男女老少大都会吹竹笛和弹月琴、大三弦、四弦琴,敲羊皮鼓等乐器,都会跳大三弦舞。主要传承方式是父母的口传身授和村中众多的歌舞活动。全村97户365人拥有4支文艺宣传队共160个青年队员,长期在本村内外活动,多次受邀参加省、市、县举办的文艺活动并荣获各种奖项。
石林县大三弦舞
大三弦舞的历史流源无文字记载,从流传地区和舞蹈形式来看,大三弦舞是彝族撒尼人、阿细人相互交流的产物。石林彝族自治县与弥勒县山水相连,石林的撒尼人和弥勒的阿细人就像亲兄弟,在长期共同劳动、生活过程中,相互学习彼此的文化和歌舞艺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舞蹈体系并发展至今。
石林彝族撒尼大三弦舞是表现生产、生活及欢乐情绪的自娱自乐性集体舞蹈。节奏为5/4拍,男子身背大三弦跟随笛子的伴奏,自弹舞动,女子在大三弦的伴奏下徒手舞蹈或拍掌起舞。男女面对面,可列成排,可围成圈,少则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大三弦舞节奏明快,粗犷豪放,铿锵有力,现在也成为舞台表演节目。
大三弦舞在石林县圭山乡、维则乡、亩竹箐乡、北大村乡等彝族撒尼人村寨十分流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具有突出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影响较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