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ⅲ―19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洛川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延安市洛川县 申报日期 2007 流传于洛川县京兆乡、城关镇及黄陵、富县等地的秧歌,是一种不同于陕北大秧歌的古老传统形式,当地群众称之为“老秧歌”。 老秧歌是春节闹杜火时常见的形式。正如秧歌中唱的那样:“过了一年又一年,村村秧歌闹得欢,虽说秧歌不好看,敲锣打鼓太平年。”这些唱...
遗产编号 ⅲ―21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黄陵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延安市黄陵县 申报日期 2007 "老秧歌"是流行于黄陵民间的一种舞蹈艺术,按其表演形式、服装、道具、化妆和舞蹈的风格特点与当地传说,它是根据汉代"宫廷歌舞"和流传在民间的秧歌演变而来的,经过民间艺人们的不断创新,形成了现在这种风格的广场民间艺术。 "老秧歌"表演时分男角、女...
遗产编号 ⅲ―22 所属地区 陕西·榆林·绥德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榆林市绥德县 申报日期 2007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由来已久 陕北秧歌...
遗产编号 ⅲ―23 所属地区 陕西·榆林·靖边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榆林市靖边县 申报日期 2007 靖边跑驴是流传在民俗社火中的一种歌舞表演形式,传说是由"张果老倒骑毛驴"的民间故事创编或明成化年间由艺人姚福根据"跑竹马"改编而成。跑驴通常尾随秧歌队后即兴表演。后经著名艺人张有万和舞蹈家孟海平加工整理,已成为生活情趣盎然、技术丰富、独树一帜的陕北...
遗产编号 ⅲ―24 所属地区 陕西·榆林·横山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榆林市横山县 申报日期 2007 “横山腰鼓”广泛流传于横山县各乡镇村落,是当地最为普及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深受陕北群众喜爱,有“腰鼓正宗窝子”之美称。 横山腰鼓逢节必闹,遇节必舞。它的竟打性很强,鼓手们一旦跃上场子,比不出个高低好坏决不下场。 横山腰鼓分文、武两种。“...
遗产编号 ⅲ―25 所属地区 陕西·安康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安康市 申报日期 2007 安康小场子:小场子是最具有陕南地域特色的民间小歌舞,是旧时汉滨区恒口、五里、大河、流水一带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娱乐形式。小场子源于何时何地,从有关资料和艺人师承关系推测,小场子应是随明末清初移民流入安康,从两湖等地的“花鼓”类民间歌舞演变而来,至今至少有二百多年的...
遗产编号 ⅲ-13 所属地区 湖北·襄樊·宜城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宜城市 申报日期 2007 “赶象”,又名“大象舞”,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广场民间艺术。 据清朝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编修的《宜城县志》记载,最迟在清朝的后期,“赶象”舞蹈就盛行在宜城汉水以东的低山丘陵地区。然而根据当地有关“赶象”舞起源的传说,该舞形成的历史应上推至春秋晚期...
遗产编号 ⅲ-14 所属地区 湖北·十堰·郧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郧县 申报日期 2007 郧阳凤凰灯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凤凰灯舞表演形式,又称"玩凤凰"、"凤凰舞",起源于鄂西北十堰市,郧阳是十堰市的古称。凤凰灯的表演按照“百花拥凤出巢?d?d凤凰游园-凤鸣?d?d凤凰寻花?d?d凤凰戏牡丹?d?d凤舞?d?d凤凰理羽?d?d凤凰打盹?d?d凤凰展翅...
遗产编号 ⅲ-11 所属地区 湖北·荆州·松滋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松滋市 申报日期 2007 松滋滚灯舞(松滋市):流传于松滋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据史料记载,至少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诗中记述“掷烛腾空稳(小球滚灯),推球滚地轻(大球滚灯)”。清海盐文人彭孙贻诗《轮灯》的小序中有“儿童缚竹为轮,展转相环,旋转飞覆,而灯不倾灭。壮...
6月5日上午,记者从云南省文化厅获悉,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将于6月10日至12日在大理举办,活动现场将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歌舞乐展演、传统技艺展示、文化遗产知识讲座和图片展览等,届时,还有文物鉴定专家为大理收藏爱好者鉴定藏品。 据了解,2017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和文物主题分别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文化遗产与 一带一路 ”。本次宣传活动将...
平遥推光漆器 “让非遗‘飞’起来。”这不仅是非遗传承人的呼喊,也是热爱非遗,喜欢非遗的各界人士的共同心愿。 道明竹编 6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营平台,共同探讨非遗新思路,让非遗飞起来。此次座谈会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营平台副总裁吕华杰主持,《经济》杂志社社长陈志强,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副总裁贾立斌,中国文物保护...
遗产编号 ⅳ―3 所属地区 黑龙江·大兴安岭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大兴安岭地区 申报日期 2006 “萨满舞”,亦称巫舞。?? “萨满”,意为激动狂怒的人。鄂伦春人,从前把人的平安,狩猎的丰收都寄托在祖先的神灵上,萨满就是沟通人神之间的“使者”。他(她)们虽是专门巫师,但一般不脱离生产,也不收取任何物质报酬,这和阶级社会的宗教巫师是有所区别的,所以鄂...
遗产编号 ⅳ―5 所属地区 黑龙江·双鸭山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双鸭山市 申报日期 2006 赫哲族的萨满,分为河神派、江神派、独角龙派。由于居住区域不同,其能力大小,所执行的神职也各异。 萨满跳神时全副神装,胸前背后挂着铜镜,腰系腰铃,脖子上挂着布克春、萨日卡、额其和三种神,“爱米”供在西炕上。萨满手拿神鼓以通神。还有神刀、神杖、龙头杖等神具...
遗产编号 ⅱ―1 所属地区 宁夏·中卫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海原 中宁 申报日期 2006 海原县的狮子舞历史久远,早在清时就以耍社火形式出现。西安胡湾村的狮子舞,是潘家第一代潘万斗在民国早期独创流传沿袭下来的;先后传给第二代:潘世龙、潘世太、潘世信;第三代:潘登莲、潘登基、潘世朝;第四代:潘正永、潘正东、潘正全;第五代:潘德龙、潘德祥、前两代已故,...
遗产编号 ⅱ―2 所属地区 宁夏·中卫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中卫 申报日期 2006 中卫舞龙流传沿袭久远,据史料记载,元、明、清时期舞龙已成为元宵节、寺庙祭祀、庆典的主要社火内容之一。 中卫地区的舞龙不同于周边地区,有其独特的表演内容和形式,舞龙讲究规矩很多,首先是舞龙的组织者班首乃德高望重,人齐家兴,人丁兴旺的长者,亦是寺庙的会长或热心精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