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老秧歌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舞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ⅲ―21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黄陵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延安市黄陵县 申报日期 2007

 

  "老秧歌"是流行于黄陵民间的一种舞蹈艺术,按其表演形式、服装、道具、化妆和舞蹈的风格特点与当地传说,它是根据汉代"宫廷歌舞"和流传在民间的秧歌演变而来的,经过民间艺人们的不断创新,形成了现在这种风格的广场民间艺术。

 

  "老秧歌"表演时分男角、女角。男角称"耍杂",头戴船形草帽,腰围白裙,手持"莲花灯",引逗女者。女角称"包头",身穿大襟彩服,腰系开缝彩裙,头戴彩色纸花,以黑布作发辨,表演以集体舞为主,人数或多或少,多者可达几百人,少者可达几十人。"老秧歌"具有内刚外柔的舞姿, 矫健平稳的步法和快速的移动、旋转、激昴的情绪,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们以美好的艺术享受?quot;老秧歌"主要的图队形有"白马分鬃"、"二龙戏珠"、"摆八卦"、"蝎子倒卷尾"等,表演动作有"双蝴蝶"、"凤凰单展翅"、"碎步"、"沙沙步"及"转动扭身"等。其伴奏乐器有大锣、大钗、小锣、小钗、大鼓、小鼓,节秦欢快明朗,气氛强烈,振奋人心,扣人心弦。"老秧歌"分为两派,一派伴奏乐器以小锣、小钗、小鼓为主,讲究清雅、悠美,另一派以大钗、大锣、大鼓为主,节奏强烈、明快。但两派扭动表演都要求碎步轻移,平稳交替,翩翩起舞,潇洒大方,按当地群众的说法"放的开,收的住,浑身扭动轻移步;落实低,起手高,行走就象水上漂","如仙女下凡,似行云流水".

 

  黄陵老秧歌表演以广场为主,人数不限,尤其以夜间表演效果最佳。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