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北方由国家举行的宗教祭祀场合中,很早就出现香草酿制的香酒,同时也会在仪式中焚烧茅草、艾草等香草植物,但焚香在仪式中的重要性似乎不那么被重视,只是众多仪式用品的一项,所以焚烧香草时,还需要伴随着玉帛、动物肉脂等,与后世直接以焚烧香料的香气祀神的概念仍有出入。 这种对天上神只所做的祭祀活动中,重视使用火来焚烧祭品,产生香气,以及袅袅上升的烟气等形式而带来一种意象,这时这种意象已经存在人们的...
我省考古人员日前在西安临潼区韩峪秦东陵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座战国晚期的大型建筑遗址,在先秦时期的秦公陵区内发现建筑遗址尚属首次。 这个建筑遗址位于秦东陵四号陵园内的一个“中”字型大墓南侧,呈“凹”字形分布,东西长50多米,南北宽40米,夯筑墙体宽4.8米,北侧因平整土地而遭到破坏。残留的部分墙体两侧,有规律的分布着大量的瓦片等建筑材料,说明墙体两侧原有廊房类建筑。板瓦的纹饰有外绳纹、内...
《寒香》(青花釉里红陶瓷) 4月16日至7月12日,“香远益清•唐宋香具览粹”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共展出唐宋时期国宝级香具66件(组)。 中国熏香文化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是香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唐人的繁丽与宋人的雅致相映成趣。唐代佛教的兴盛与域外香料的大量输入,使焚香方式与香品制作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香具形制设计尤为丰富。至宋代,燕居焚香则成为士人的生活方式,情致宛然,别有意蕴,在香料...
4月16日至7月12日,“香远益清·唐宋香具览粹”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共展出唐宋时期国宝级香具66件(组)。 中国熏香文化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是香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唐人的繁丽与宋人的雅致相映成趣。唐代佛教的兴盛与域外香料的大量输入,使焚香方式与香品制作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香具形制设计尤为丰富。至宋代,燕居焚香则成为士人的生活方式,情致宛然,别有意蕴,在香料及香具发展史上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隋代陶瓷的生产继承了北方青瓷的传统风格,吸收了南方青瓷的特点,烧制出的器物品种明显增多,日用瓷器出现了过渡性的变化,胎体一般较为厚重,胎色以灰白色居多;花纹装饰,除沿袭南北朝时盛行的莲花纹外,还采用朵花、草叶、卷叶纹,并在布局上加以穿插、替换;装饰手法有印花、刻划花、贴花等多种技巧。青瓷仍是其生产的主流,南北各地均有生产,一般器里满釉,器外施釉不及底且有不同程度的流釉现象。白瓷烧制技术日臻完善,其...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秦汉...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产品:正统三年(1438年)曾禁止民窑烧造与官窑器式样相同的青花瓷器;正统六年(1441年)命景德镇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及九龙凤青花缸;正统十二年(1447年)又有不准民窑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1451年)有减饶州岁造瓷器1/3的记载;天顺元年(1457年)曾派中官赴景德...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阿里象泉河上游地区联合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了距今1800多年的“王侯文鸟兽纹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一发现证明了阿里地区在汉晋时期处于丝绸之路的交易区域,当时青藏高原西部地区就已通过丝绸之路与内地开展文化、商贸交流。
4月3日下午,在大兴区南苑机场寿宝庄村北一施工现场,工人在施工作业时,挖掘出一枚疑似60厘米长的炮弹。据警方介绍,该炮弹疑似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投放的炸弹,关于炮弹型号,暂不清楚。 大兴警方接报警后,立即对现场进行控制。目前,该炮弹已被排爆公司妥善处置。 事发地位于大兴区南苑机场寿宝庄村北。通过警方提供的视频,记者看到,该炮弹长约60厘米,直径约15厘米,整体呈圆柱形,顶部为锥形,弹体...
17世纪,伴随着茶业贸易及欧洲饮茶风气的盛行,宜兴紫砂壶也相继传八欧洲。乐宾纳在《宜嵌陶艺西渐》一文里写道:"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记录,为数约1635件的茶壶在1680年运抵阿姆斯特丹,伏尔卡推测这批茶壶应是宜兴产品。登记簿中载录了1679年由漳州运抵巴达维亚(今日印尼雅加达)的七箱朱泥紫砂茶具及次年由澳门出口的320件花纹朱泥茶壶。花纹"一词可能是指外销欧洲的朱泥壶表面的贴花装饰。同期的英国东印...
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珍品,不仅是最华丽的,也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器,胎料多系白色胎土,多是二次烧成。其主要特点是色彩斑斓,颜色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因其产生、鼎盛、衰落都在唐朝,所以称之为“唐三彩”。唐三彩主要是作为明器出现的,按形状,可以分佣、马、骆驼等雕塑和盘、壶、瓶等器具两大类。其烧制技艺特别精美、艺术价值很高,凝聚了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上世纪70年代有两位陕北人到我工作的单位上交玉器,即玉刀。长17.7厘米,宽4.5厘米;片状呈梯形,两侧短边略斜,边长有刃;背面较短,整体很薄,刃部两面磨成;近刀背处有三孔,间距相等,孔为一端大,另一端小的马蹄状。当时两位陕北人称自己是由神木高家公社石峁来的,玉刀在“铜川”拾到的,可能属文物,在那里挖了很多,到西安办事顺便带来一件,看能否卖钱。我认真看后,认为是一件有价值的历史文物,时代很早。当时...
秦汉时期,中国统一,采运玉石原料更为便利,新疆和阗玉大量进入中原地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礼器、装饰为主的儒家用玉体系得到了很大的扶持。这时装饰玉器已经占了很大比例,主要有纯装饰意义的和具有一定实用性质的玉佩,前者如龙形佩、虎形佩及串饰、组佩等,后者则是指带钩、发笄及心形佩等饰物。但价值最高的应是圆雕和浮雕的陈设玉,这类作品发现较多,玉质优良,琢磨精细,造型新颖,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极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