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精选香具浙江省博物馆展出(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寒香》(青花釉里红陶瓷)

 

      4月16日至7月12日,“香远益清•唐宋香具览粹”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共展出唐宋时期国宝级香具66件(组)。

 

      中国熏香文化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是香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唐人的繁丽与宋人的雅致相映成趣。唐代佛教的兴盛与域外香料的大量输入,使焚香方式与香品制作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香具形制设计尤为丰富。至宋代,燕居焚香则成为士人的生活方式,情致宛然,别有意蕴,在香料及香具发展史上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熏香文化中,香供养为佛教供养的重要内容。香供养有涂香、末香、燃香三种方式:涂香是将香粉调制后涂抹全身,有增益精气、令身芳洁、瞻睹爱敬等十种功德;末香是以香末撒布道场塔庙,有清净之用;燃香是焚燃香料向诸佛祈祷,传递心意,香供养与佛教一同传入中国,在香炉中熏燃香料或香饼、香丸,虔心祈祝、行香,以到达身心俱清净。所以唐宋时期有诸多不同类型香炉是专为供养佛事所用,大部分出土自佛塔地宫。

 

      供佛敬神以外,日用焚香也是熏香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明人屠隆《考槃馀事》中细数香之为用,最是详尽,“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

 

      燃香所用香料,最初为草本植物茅香,名薰草或蕙草,干燥后直接于豆形陶熏炉中充分熏燃,瞬时香气弥漫。西汉中,龙脑、苏合等树脂类香料传入中国,需置于其他燃料上熏烧,故在器腹较深的炉身中盛放炭火,香料置炭火上,使之徐徐发烟。南北朝时已出现合香,即调和众香制成香饼或香丸。许多配方本源自佛经,至唐宋时候多有发挥。

 

      盛放香料的容器称为“香合”,其中金银合贵重精细,漆合明艳趣致,瓷合质朴实用,各有所长。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