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代制瓷业在隋代的基础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如冰似玉”的越窑青瓷和“如银似雪”的邢窑白瓷,即“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制瓷业的生产面貌。其实,唐代瓷器生产面貌远比所谓“南青北白”的简单概括更为丰富多样,迄今考古调查与发现的唐代瓷窑窑址遍布大江南北,当时的古瓷名品如长沙窑的釉下彩,河南鲁山、郏县窑的花釉瓷,以及绞胎瓷和三彩陶器等,都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越窑青瓷是...
唐代瓷器的生产面貌远比所谓“南青北白”的简单概括更为丰富多样,迄今为止,考古调查与发现的唐代瓷窑窑址遍布大江南北,当时的古瓷名品如长沙窑的釉下彩,河南鲁山、郏县窑的花釉瓷,以及绞胎瓷和三彩陶器等,都在中国古陶瓷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越窑青瓷是唐、五代青瓷的杰出代表,其窑址分布在今浙江上虞、余姚、慈溪一带,此地原为古越人生活的地区,唐时属越州,故名。从越窑青瓷的传世品和出土物来看,越窑青瓷确为质...
人有着追本溯源的特质,以便在茫茫人海中为自己找准位置。文化也需要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追寻自己的一缕身影,以便文化之水源源不断,涓涓而流。传承和发扬一种文化,需要贴上属于自己的标签。 上林湖是中国越窑青瓷的发祥地,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之一。国家质检总局于2003年授予“上林湖越窑青瓷”原产地标记保护产品称号,为越窑青瓷烙上了“胎记”,使越窑青瓷在沉睡了千年以后得以再现辉煌。 近年来,...
图1 图2 图3 五代至北宋早中期的越窑瓷器胎质普遍细腻,呈浅灰色。釉色呈现更多的青绿,正是印证了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意妙境。2011年镇江京口区苗家湾“京岘家园”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在一座已被破坏、早年曾遭盗掘的长方形砖室墓中,出土了一件越窑摩羯纹青釉粉盒(图1)。该粉盒口径13.3厘米,高4.6厘米,底径10.7厘米,形制为子母口圆形,分底、盖两部...
鸳鸯戏荷高足杯、镂雕凤纹香熏盖残片、花口莲瓣纹尊……这些千年翠色历经时光沉淀,重又惊艳绽放。12月22日,“东钱湖上水岙窑址考古新闻通报会”在浙江宁波举行,宣布在宁波上水岙窑址考古发现窑炉遗迹2条,出土大批精美的越窑青瓷器和窑具等遗物,其中不少器物的发现填补了越窑窑址青瓷产品类型的空白。 上水岙窑址位于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原上水村境内,2016年2-11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窑址进行...
越窑一直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窑系。宁波东钱湖越窑窑址与上虞曹娥江、慈溪上林湖一起,构成了越窑青瓷的三大生产基地,很可能起始于东汉,衰落于北宋晚期,前后烧制了1000多年。东钱湖越窑瓷器烧制技术在宋朝生产达到鼎盛。郭家峙、前堰头、上水、下水、韩岭都有窑址,痕迹一直延伸到周边的东吴、少白、宝幢、五乡等地。最繁盛时,郭家峙窑有窑场四处,匣体工场一处,面积达2万平方米左右。此次,发掘出土了大...
图为出土的镂雕凤纹香薰盖残片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鸳鸯戏荷高足杯、镂雕凤纹香熏盖残片、花口莲瓣纹尊……这些千年翠色历经时光沉淀,重又惊艳绽放。12月22日,“东钱湖上水岙窑址考古新闻通报会”在浙江宁波举行,宣布在宁波上水岙窑址考古发现窑炉遗迹2条,出土大批精美的越窑青瓷器和窑具等遗物,其中不少器物的发现填补了越窑窑址青瓷产品类型的空白。 上水岙窑址位于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原上水...
12月6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来到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调研海丝申遗工作推进情况。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柳河,宁波市文广局副局长孟建耀,慈溪市委书记高庆丰等领导陪同调研。 刘曙光副局长一行首先实地调研了后司岙窑址考古现场。在听取了省考古所关于秘色瓷、瓷质匣钵等考古新发现的详细介绍之后,刘曙光指出,上林湖是秘色瓷的主要烧制地,遗产价值极高,在海丝申遗中具有重要地位,慈溪要充分利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描写越窑青釉瓷器的名句。唐时每以州命瓷窑名,越窑即“越州窑”,窑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浙江省北部余姚上林湖一带。从原始青瓷到东汉成熟青瓷的烧造,再到六朝青瓷的辉煌,都发生在浙北地区,陶瓷界通常将这些称为早期越窑瓷器。南朝后期至隋代,浙江青瓷经历了短暂的衰落,唐代以后再次复苏,至晚唐、五代时期,又迎来了越窑的发展、鼎盛期。这一时期的...
青瓷仕女俑 青瓷武士俑 浙江萧山博物馆珍藏的精品中有两组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一组是一对西晋越窑青瓷人物俑,当地都把它视为镇馆之宝。这对西晋越窑青瓷人物俑,胡人形状,分别为武士俑和仕女俑,于1994年6月在萧山(市)城南(乡)联华村西山南麓墓葬中出土,后为萧山博物馆收藏。 武士俑,高28.9厘米。头戴尖顶翻盖帽,帽檐外突,后有系带,此帽子形状与萧绍平原一带的乌毡帽酷似。身着斜...
日前,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该规划是国家“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大遗址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公布了“十三五”时期重要大遗址152处,浙江有5处遗址成功入选,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位列其中。 今年早些时候,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被列入我国2018年“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预备名单。当前,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保护、展示和整治等各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按计划有序推进,上林湖...
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中始见“越窑”之名,但越窑是我国古代历史最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瓷窑体系,不仅是汉六朝中国南北瓷业之翘楚,亦为唐代六大名窑之魁首。越窑是对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宋以前瓷窑的统称。 根据考古调查,上林湖东汉、三国时期的瓷窑址有11处,这表明自东汉时期起,遗址区域内的居民已经开始从事青...
日前,记者从市申遗办获悉,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整治方案》《上林湖越窑遗址展示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上林湖(荷花芯、后司岙)越窑遗址抢救性保护工程设计方案》等三个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原则同意所报的三个方案,同时对各方案提出了相关修改意见。 《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整治方案》在对上林湖越窑遗址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发掘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窑址点的遗址本体进行保护和展示、对背景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展示上...
越州有湖,名上林,湖畔有窑,名越窑。越窑青瓷,举世闻名。而南宋以后,上林湖畔传承千年的瓷业逐渐凋零,只留下了百多个古窑遗址。 这是中国目前烧造历史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窑址,向世人展示了越窑崛起、繁盛、衰落的完整历史,被誉为“露天青瓷博物馆”。 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由泉州牵头,联合宁波、南京等城市,全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联合申遗,并确定为2018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日前,慈溪市网络文化协会组织部分热心网友开展了“沿着上林湖足迹,慈溪网眼看慈溪”活动。网友们先后参观考察了上林湖越窑遗址考古现场,正在建设中的上林湖越窑博物馆(暂名)以及青瓷文化创意园基地。 网友们首先探访了上林湖越窑遗址现场,并听取了慈溪市文管办工作人员关于越窑历史的简介,以及荷花芯、后司岙窑址的概况和考古进展情况。如火如荼建设中的上林湖越窑博物馆预计年底可完成土建施工,明年上半年进行装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