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南省商丘市政府日前审议通过了《商丘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为当地大运河遗产保护提供了科学的法律依据,将有力推动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开展。 商丘市大运河是中国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丘自西向东流经睢县、宁陵县、梁园区、睢阳区、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留下丰富文化遗产,夏邑县汴河济阳镇段至今仍保存有宽20米至30米、长20多公里的运河水面。 商丘古城是依托大运河而兴起的...
中国江苏网讯:“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第二批工程”责任书签字仪式8月25日举行,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安桥,作为全省8个项目之一入选。 江苏是大运河流经最长的省份。为配合国家文物局大运河申遗,推进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省文物局从2010年起实施大运河江苏段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每年选择一批运河沿线重要文物点进行重点保护。去年,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恒源畅厂办公楼、老厂房(民国建筑...
A 将收藏的运河文化奉献给社会 1999年,在淮北市濉溪县柳孜,埋没千年的隋唐古运河码头被发现,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沉船和石构建筑等文物。从这些出土的陶瓷器看,多为日用品,但也有相当部分属于高档次的贡品级别,造型之精美十分罕见,代表了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段辉煌。它们不仅是隋唐大运河文明史的印证,也为人们研究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提供了更多实物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淮北民间自上世纪80年代起,即对...
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收藏文化的乐园隋唐大运河 线性文化遗产耿宝昌、谢辰生和罗哲文,三位老先生在中国文博界皆鼎鼎大名。但有着当今古陶瓷界泰斗之称的耿先生,和获得过“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终身成就奖”的谢、罗两位老先生同时出席一项活动,却是难得一见。8月27日上午,在北京东三环华威桥南的联合国际大厦,上述“三老”并排坐在“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rdq...
我痴迷于中国古陶瓷造型艺术的智慧,陶醉于其釉色展现出的美轮美奂,古陶瓷的艺术之美成为我的终生挚爱,从而开始了我对古陶瓷收藏的研究探索之路。与隋唐运河出土陶瓷器的结缘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淮北当地农民在修建房屋和其他生产活动中,经常会挖到一些陶瓷器,开始时,人们以为是地下墓葬里出来的东西,认为不吉利,只要见到整器都将其砸成碎片,还经常拿着碎片给我看,开始我也信了这种说法。但随着给我看的数量增...
隋唐是中国运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大规模开挖、修缮、疏浚大运河的时期,也是大运河航运繁荣的时期。隋炀帝所开运河共有四段,即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永济渠,其中安徽省境内的运河为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济渠开凿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其自板渚引黄河水,经荥泽入东汉汴渠,至开封后,与古汴渠分道折向东南,流经商丘、永城、濉溪县(柳孜)、宿州、灵璧、泗县、古泗州入淮,成为贯通黄河与淮河、长江...
2011年8月25日,由江苏省文物局组织,“第二批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责任书签字仪式”在镇江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8市文广新(文物、文化遗产)局分管局长、文物处处长,及部分工程项目责任单位分管领导参加签字仪式。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省文物局副局长刘谨胜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是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省委省政府工作要...
为配合宿迁市市省级风景名胜区古黄河——大运河风光带建设,近年来,市文广新局积极做好景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是结合国家大运河申遗保护工程,编制《大运河(宿迁段)遗产保护规划》,积极为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编制提供相关资料;二是开展了古黄河、大运河沿线各类文物点普查,实施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尤其对龙王庙行宫、陈家大院、通汇桥、大王庙等重要文物点实施了维修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三是做好古黄河诗词书法馆的建设...
8月22日,运河博物馆馆长常贵章应邀为淮阴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同学做了一场精彩的淮安历史文化知识讲座。这是运河博物馆开展“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主题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了丰富全市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该馆近期推出“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主题教育”活动。活动期间,该馆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的参观接待工作。慕名而来的同学们参观了运河博物馆及其下辖的戏曲馆、名人馆、运河楹联馆以及陈潘二公祠。每遇一个展柜或是一处景点,同学...
近年来,淮北市政协发挥独特优势,积极推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奠定了淮北市在中国大运河申遗中的重要地位,为这座皖北城市增添了一张流光溢彩的“运河名城”文化名片。 1999年,淮北市柳孜运河码头的发掘,揭开了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走向,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此后的十几年来,大运河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就成为丰富淮北文化内涵的重点工作之一...
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是京杭大运河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水利枢纽遗址,具有一套完备的运河分水和航运系统。通过大面积的调查、勘探、测绘,对分水枢纽工程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砖石堤岸、石砌台阶码头、南岸大堤、石驳岸以及石砌分水口设施、邢通斗门的清理发掘,让我们对南旺段运河河道设施、引汶济运工程设施的结构、布局以及大运河河水的平衡调节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明确了通过戴村坝截引小汶河水源...
保存完好的柳孜古运码头、古旧沧桑的唐代沉船、韵味犹存的运河故道……隋唐大运河亘古千年的文化神韵将得以整修重现。目前,沿河8个省份35个城市正联合备战大运河“申遗”,力争在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隋唐大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中国古代工程奇迹之一,始建于1400多年前隋炀帝时期,全长2700公里,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黄金水道,也是世界上开凿时...
运河沿岸城市排出申遗时间表 杭州7处遗产点秣马厉兵(资料图片) 近日,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牵头城市扬州排定了大运河(扬州段)的申遗倒计时表。与此同时,大运河沿岸的多数省市也已经动起来了。刚刚成功完成西湖申遗的杭州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运河申遗的工作。而浙江境内的另一条运河——浙东运河,也赶上了申遗的末班车。 扬州牵头大运河申遗 根据扬州的时间表,到今年年底前,扬州将完成遗产点修缮、整治的...
当时5号墓出土的陶瓮,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资料图) 曾经在6月29日于聊城市民文化中心施工现场发掘的汉代古墓文物,近期将在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进行专题展览。 据聊城市著名地下文物专家孙淮生介绍,一座汉代墓群在距离地面7米的市民文化中心施工现场被发现。共清理出8座墓室,一口砖井,出土有陶瓮、陶罐、陶仓、铁器和铜器。从发掘的古墓形制和出土的部分器物判断,可能是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
一湾碧水绕济州, 画船歌萦百尺楼。 历代豪华成过往, 运河今朝更风流。 吟咏并守护着大运河的济宁人,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也迎来一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大运河以其特殊的历史遗产价值,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纵贯济宁全境,在济宁遗留不同历史时期的运道总长度达587公里,申遗保护规划293公里,现在通航里程140余公里,从古至今济宁在大运河发展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