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月17日上午,国家文物局有关专家一行专程考察了吴江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运河古纤道。运河古纤道始筑于唐元和五年(810年),元至正六年至七年(1346-1347年)复以巨石重筑(全部为青石),总长九里,称“至正石塘”,又名“九里石塘”,计长1500米。1995年4月,运河古纤道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作为京杭大运河沿线遗产点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河古纤道现为京杭大运河苏...
扎实做好大运河河南段申遗工作 2月23日,省政府在郑州召开大运河河南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国家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前一段河南省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进展情况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在会议上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密切协作,扎扎实实做好大运河河南段申遗各项工作。 加强领导 密切协作 孔玉芳在讲话中指出...
经江苏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淮安运河博物馆近日荣膺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淮安运河博物馆主体坐落在清江浦大闸口历史文化风貌区里运河中洲岛上。该馆是一座具有浓厚运河文化特征、浓烈地方文化特色、浓郁生态园林特点的综合类博物馆,全方位反映了地方戏曲、地方名人、运河文化对“运河之都”淮安的影响,集中展现了淮安作为“运河之都、伟人故里、文化名城、戏曲之乡&r...
1月13日,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文物资源处处长司治平在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常务副局长任伟等陪同下,对大运河通济渠荥阳故城段进行了沿途考察。 大运河通济渠荥阳故城段是隋唐大运河的主要河道,是承上启下的水运中转枢纽,为当时隋唐两朝的漕运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底列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推荐预备名单的立即列入项目。陈爱兰局长先后对荥泽城隍庙、纪公庙南索须河、小双桥段索须...
苏州 前言: 苏州,中国城市,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苏州虎丘塔公元前514年建城,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
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独具一格的运河文化艺术馆近日布展完毕,其中首次通过中国八大美院教授创作的81幅油画,勾勒出大运河文明史中81个重大历史节点。南长区委书记刘霞说,“清名桥街区被称为运河文化‘活态博物馆’,我们要保护好建设好。”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素有“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美誉,目前拥有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19处、牌...
杭大运河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具有不可估量的遗产与生态价值。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 生活在北京的人在路过南新仓、后海、通惠河等地的时候,可能已经很少想到,这些地方曾因为一条人工长河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北京这座城市也是因为这条河而迅速繁荣。同样托庇于这条河流兴起的城市在全国有22座。这条河就是始建于公元604年的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本报昨日报道了京杭大运河千年古闸遭遇毁灭性破坏,引起各方读者关注,并在仪征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据知情人透露,仪征有关方面经过商讨,决定修改 “一河两岸”景观工程规划,修改后的线路将避开通济闸遗址,可是河口闸遗址又遭破坏,目前有一五星级酒店配套工程正在施工。 [调查]: 真州复闸近日接连“遭殃” 即将于2014年申遗的京杭大运河,仪征段的真州复...
记者从5日上午召开的通州区政协第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期间,通州区商务领域将形成运河核心区、西部、中部、主题休闲区、环渤海总部基地五大商圈。 区政协委员赵静提出的“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标志碑”建议,已得到回复,并被列入新城建设规划。设立标志碑国内外已有成功先例。利用地理位置建立标志碑,目的和意义在于打造地域名片,增加旅游热点,促进文化、...
始建于宋代的真州复闸,是曾居世界第一的大运河最典型复闸(梯形船闸,民间称套闸),其中的通济闸,因扬州地方政府“一河两岸”形象工程,近日遭遇一场毁灭性的威胁。 在大运河申遗的关键时刻,这种状况让一些有识之士深感遗憾和担忧。“真州古闸是千年大运河的见证,如果古闸遭到破坏,大运河申遗考古的证据将缺失千年。”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志愿者彭毅先生告诉记者。 ...
近日,首批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保护抢救工程——吴江运河古纤道维修保护工程举行开工典礼。苏州市文物局、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市文广新局、吴江市交通运输局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了典礼。吴江市政府周志芳副市长出席典礼并讲话。运河古纤道旧称“九里石塘”,位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始建于唐代。现巨型青石驳岸为元代遗存,全长约1500米,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1995年,运河古...
中新社聊城12月22日电(孔凡元)考古人员22日对京杭大运河山东聊城段的土桥闸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明清时期的瓷器、玉器和康熙刻制的石碑等文物。专家认为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大运河周边城镇或村落也有着非常繁荣的生活景象。这为研究明清时期陶瓷的生产、运输、流传、使用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山东省文化厅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振国在发掘现场对记者说,这是考古专家组继21日发掘出古运河...
图一:山东聊城发掘出京杭大运河一座土桥闸,是大运河船闸首次完整发掘。 记者崔健 摄图二:完整发掘后的土桥闸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崔健 摄图三:在土桥闸北侧底部的河底发现了数排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排布的木桩,这在当时主要起保护稳定闸墩的作用。图四:在土桥闸的底部石板上镶嵌有铁锔釦,用以保护石板在水流冲击下的稳定牢固。 相关链接:67处文物点发现大量古代遗址及文物(图)“山东聊城发现的这个土桥闸,...
这是12月21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土闸村拍摄的土桥闸遗址。 这是12月21日拍摄的在山东省聊城市土桥闸遗址出土的大量瓷器碎片。 这是12月21日拍摄的在山东省聊城市土桥闸遗址出土的部分铁器。 考古专家日前在山东省聊城市发掘了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水闸遗址——土桥闸。这是大运河水闸的首次完整发掘。土桥闸遗址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土闸村,曾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设施。土桥闸始...
[提要]考古专家日前在山东聊城发掘了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水闸遗址土桥闸,这是大运河水闸的首次完整发掘。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土闸考古队领队李振光研究员介绍,这次发掘工作从今年8月开始,到12月结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部分。 考古专家日前在山东聊城发掘了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水闸遗址土桥闸,这是大运河水闸的首次完整发掘。水闸修复后,将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一段投入使用。 据山东省文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