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快要死了?
杭大运河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具有不可估量的遗产与生态价值。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
生活在北京的人在路过南新仓、后海、通惠河等地的时候,可能已经很少想到,这些地方曾因为一条人工长河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北京这座城市也是因为这条河而迅速繁荣。同样托庇于这条河流兴起的城市在全国有22座。这条河就是始建于公元604年的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地位与长城是同等的,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但二者的命运却在近二十年发生了巨大的转折。1987年,长城被列入首批来自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京杭大运河却仿佛被人遗忘了。
21年来,著名建筑专家罗哲文等人一直在为京杭大运河申请与长城的“同等待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奔走。
然而,今年9月底,由北京大学景观学设计研究院负责的一项对大运河全面考察的项目结题时发现,京杭大运河生存现状不容乐观,部分河段除了自然原因出现荒废,一些盲目的人工改造也使古运河风貌受到严重破坏。
有专家称,这种盲目的改造如果持续下去,京杭大运河的遗产价值将丧失殆尽,而这个期限只有3年。
这无疑给大运河申遗泼了一盆冷水。
1500多年来,京杭大运河始终是我国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全长2400多公里,连通5大水系,6省18城,它所经地区地形复杂,存在洪水侵泛、水源缺乏、泥沙处理等技术问题。在长达2000多年的工程治理规划中,采取的洪水宣泄、节制水量、平衡水位等技术措施技艺精湛,可谓我国的“古代科技宝库”。同时京杭大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人工大运河,是我国的并且是目前世界唯一还在使用的人工运河。
因此,自从1987年长城成为世界遗产后,著名的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等人就提出要把京杭大运河也列入申报名单。
但当时大多数人的观点却认为“文物是固定的,运河是流动的”;而且大运河一些河段已经干涸、部分河段污染较重、一些河道已经改变,因此大运河不适合申报世界遗产。
另一个顾虑是,大运河的主体是隋炀帝主持修建的,修建的初始目的也是供皇帝骄奢淫逸之用,大运河申遗会否产生意识上的负面影响。这样,大运河申遗的事情被一直耽搁了下来。
20年后,世界遗产名录在不断地拉长,但其中仍然迟迟见不到京杭大运河的身影。虽然京杭大运河的“申遗”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是迎接人们这份高昂热情的,却是运河目前面临的诸多困境。
近日,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等人完成了“为实现整体保护目的的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研究”。这项研究对京杭大运河的生存现状作了全面的调查。
结果当然是很不乐观:不少历史遗迹因保护不利而损毁或消失、运河部分河段因长年无水而断流或消失、有些城市将运河当成了垃圾处理站或排污沟。而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城市在对运河进行改造中,新造大量景观,已让运河原貌没有了一丝痕迹。
此外,精明的房地产商也在向运河沿岸步步逼近,有的城市也在两侧建起了一座座现代气派的高楼,原有的运河景观被完全破坏。
然而,作为世界的最主要标准就是真实性、完整性。对此,有专家指出,如果再这样持续三年,京杭大运河的遗产价值将丧失殆尽,申遗只能是痴人说梦!
“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具有不可估量的遗产与生态价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