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历来保存着悠久、丰富且神秘的民族文化,在他们的服饰图案中,似乎绵延、记录着历史发展的一切。杨源从中国是一个“衣冠大国”讲起,联系丝绸之路对于邻国的影响,谈到服装可以体现民族文化,她将民族文化分为了以北方地区为主的游牧文化和以南方地区为主的农耕文化。西南地区多山区,相对封闭,能够阻挡部分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以民族文化较北方更为丰富多彩,瑰丽多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
近日,为贯彻《河南省文物局关于开展少数民族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沁阳市文物局积极召开专题会议,抽调骨干力量组成普查小组负责此项工作。通过与宗教局等有关部门结合并实地调查,确定全市少数民族不可移动文物有5处,以清真寺为主,其中2家清真寺符合文保单位申报条件,分别是水北关清真寺、北鲁村清真寺。普查人员认真丈量数据、摄影、测绘,并详细填写了《河南省少数民族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表》。 水北关清真寺位于沁...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日前组织召开2016年第一次会长办公会议,学习“两会”文件精神以及推选协会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会议部署了协会的换届筹备工作,就推选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名单、会长、副会长、理事候选人、修改协会章程、召开会员大会等事宜进行了讨论和表决。 会上,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会长杨华山对协会换届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协会换届要按照国家民委指示,根据《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
图为开幕式上,身着民族服饰的模特现场展示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4月6日,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和玉林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锦绣八桂——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展在玉林市博物馆开展。 此次展览以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传统服饰文化为展示重点,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将广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全面、立体地展示给广大市民。此次共展出了66件极具特色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和精美的织锦刺绣展品,五彩斑斓的传统服饰和...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诺尔德代表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了少数民族三大史诗,即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它们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年来保护传统文化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保护工作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与社会整体认同之间存在一定障碍和偏差。在民族内部极为重要、极具特色的项目,因文化类型不同、语言习俗差异等原因,使其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与重视程度打折扣。二是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阔,同一风俗习惯在传承过程中略呈差异,这对有些项目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影响。三是非遗...
11月18日,由中国文物协会民族民俗文物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少数民族抗战文物调研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围绕少数民族抗战文物保护主题展开。座谈会邀请了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彭卿云、中国文物学会黄元副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马自树、国家文物局顾问李晓东和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宋兆麟等几位老专家和领导同大家一起研讨交流。并有来自云南、河北、湖南、陕西等各省、自治区十几位专家代表发言。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牛立亭) 陶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陶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中国的英文写法China,就有陶瓷的意思,而且历史上的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就经常以陶瓷器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使臣。制作精美,年代久远的陶瓷在现代更是无价之宝。陶瓷,可以说是在我国拥有着无间断的发展。然而受我国民族众多因素的影响,少数名族的瓷器充满了各种异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契丹辽瓷 ...
陶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陶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中国的英文写法China,就有陶瓷的意思,而且历史上的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就经常以陶瓷器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使臣。制作精美,年代久远的陶瓷在现代更是无价之宝。陶瓷,可以说是在我国拥有着无间断的发展。然而受我国民族众多因素的影响,少数名族的瓷器充满了各种异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契丹辽瓷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贡献多...
9月上旬,新疆阿瓦提县的民间艺人把“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热甫”“刀郎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到了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艺人们原汁原味的演唱,以及苍劲豪迈的舞蹈表演受到中外观众赞叹。 中央和自治区高度重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呈现繁荣发展的可喜局面。 文艺精品迭出不穷 近5年来,新疆文艺创作迎来姹紫嫣红的春天。各族文艺工...
近日,“纪念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成立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博物馆处处长郭长虹等领导、专家40余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专家认为,少数民族博物馆在调查、征集、保护管理、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方面履行了特殊的社会职能,为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深厚的文化资源,整合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优势,对助力经济社会的...
第九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采访团24日来到位于同江市三江口南岸的赫哲族博物馆。(苏影摄) 黑龙江和松花江汇合之处,座落着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展示赫哲族文化的博物馆。第九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采访团24日来到位于同江市三江口南岸的这座博物馆,了解全国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人的前世今生。 赫哲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世居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同江市是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居住在该...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指导下,各级文化、民族等有关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通过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出台政策法规,培训专业人员,加大资金投入等各种措施,认真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申报等工作,挖掘和整理了一大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取得了显著成绩。由甘肃省牵头申报的国家级非遗...
2015年6月30日--7月3日,桂贤教育扶贫专项基金首席代表吴桂贤女士率领爱心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一行30人由深圳、珠海、北京等地汇集到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区和政县杜家崖小学、甘南藏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中国梦·爱之行”公益助学活动; 此次活动是由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纪念会、甘肃省少工委、中国文化交流促进会、北京双螺旋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北京大都阳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融正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哈尼族服饰》展。 为加强民族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6月25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举办红河州博物馆藏《哈尼族服饰》特展。所展出的哈尼族精美服饰,充分展现云南少数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哈尼族服饰》展介绍。 哈尼族人多居住在云南省的西部,是一个开垦梯田种植稻谷的山地农耕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装服饰文化。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仅是简单的御寒防风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