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身上的艺术——西南少数民族服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历来保存着悠久、丰富且神秘的民族文化,在他们的服饰图案中,似乎绵延、记录着历史发展的一切。杨源从中国是一个“衣冠大国”讲起,联系丝绸之路对于邻国的影响,谈到服装可以体现民族文化,她将民族文化分为了以北方地区为主的游牧文化和以南方地区为主的农耕文化。西南地区多山区,相对封闭,能够阻挡部分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以民族文化较北方更为丰富多彩,瑰丽多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杨源就开始奔走于西南少数民族山区调研,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讲座现场她为观众们展示了苗族、羌族、彝族、纳西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派系的服饰照片,精美绝伦,各具特色。杨源认为,少数民族服饰是人类服饰文化发展的活化石,服装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发展程度是一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她呼吁大家要保护民族服饰的织绣染技艺,衷心希望这些美好的服饰文化一直延续下去。

 

  谷真真从2004年开始收藏少数民族服饰,她为本次“云中蜀歌西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提供了丰富的展品。她谈起自己的收藏起因,是源于朋友送的一块刺绣,2009年接触到“河图洛书”后,她对服饰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转变了收藏方向。而开始有脉络、研究性的收藏是得益于冯时的《中国天文考古学》。谷真真从古代天文学、考古学入手,详细阐释了西南民族瑰丽多彩的服饰图案与上古宗教文化、星宿变化的紧密联系,具有很高的学术意义和价值。谷真真认为,少数民族服饰都具有宗教性,“文化是传播的,人物是迁徙的。”

 

  此次讲座给观众们普及了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的特色与来源的知识,配合展厅中展示的作品,使观众能够在视觉欣赏的同时深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2004年开始收藏少数民族服饰,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文明与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在民族服饰里,我们要重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织绣染技艺。我衷心希望这些美好的服饰文化一直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