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媒走进我国唯一赫哲族博物馆 体验民族文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九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采访团24日来到位于同江市三江口南岸的赫哲族博物馆。(苏影 摄)

 

      黑龙江和松花江汇合之处,座落着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展示赫哲族文化的博物馆。第九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采访团24日来到位于同江市三江口南岸的这座博物馆,了解全国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人的前世今生。

 

      赫哲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世居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同江市是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居住在该市的赫哲人有1,538人,占全国赫哲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习俗逐渐汉化,许多珍贵文物散落民间,急需一个良好的场所收集和保存,供后人研究、继承和发展,因此赫哲族博物馆于2000年10月动工兴建,2002年8月竣工,文物馆藏1,500余件。

 

      记者下车后远远地就看到按照赫哲族居住的撮罗子、地窨子设计的三层尖顶式建筑物,一位身穿赫哲族传统服饰的解说员引领着记者们首先参观博物馆外墙的六幅浮雕,这些浮雕主要讲述赫哲族人的古老历史和独特的渔业生产生活习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九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采访团24日来到位于同江市三江口南岸的赫哲族博物馆。图为鱼皮服饰。(苏影 摄)

 

      在众多展品中最吸引网媒记者的是鱼皮服饰,记者们惊叹于赫哲族人的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由于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特定的自然生存环境,赫哲族人早年的衣服被褥多用鱼皮和兽皮缝制。据介绍,在我国范围内仅有赫哲族人仍然保留和传承着鱼皮制作的技艺,赫哲族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技艺,制作出来的鱼皮衣服舒适程度像我们身上穿的纯棉布一样柔软。

 

      在展览最后,解说员向记者们介绍了赫哲族灿烂的文学艺术,其中以说唱文学伊玛堪流传最广。伊玛堪被誉为“英雄史诗”和“赫哲族古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它的演唱形式简便,民间口语丰富,讲述内容大多是英雄复仇,降魔伏怪,狩猎捕鱼,向往光明幸福,追求自由和爱情。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在同江市每周都会有伊玛堪的传承人向学员授课。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