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上午,第五届跨湖桥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启幕,原始纺织技术研讨会暨云南少数民族纺织技艺展开幕式在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举行。 8000年前的跨湖桥文化保持着中国史前文化史上的多个第一,如最早的独木舟,最早的漆器,最早的“中药罐”等。除此之外,跨湖桥遗址还记录了人类另一项伟大的创造,就是以原始织机为核心的纺织技术。 在昨日的原始纺织技术学会研讨会上,13位专家围绕史前纺织的考古发现、相关科...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2003年我国政府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使许多濒临消亡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和保护。”中国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巡视员李建辉在“2014·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说。 据李建辉介绍,2002年至2009年,国家财政累计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达3.86亿元,其中约有四分之一的经费用于少数民族...
6月14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中国民族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多彩中华·我们共同的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特展”在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开展。 此次展览分为“家和万事兴”和“百花竞芳芬”两部分,共展出中国56个民族近500件组展品和资料图片。“家和万事兴”部分,回顾了秦汉时期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密切交往、相互融合中由“多元”走向“一体”的进程和各民族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等,展示...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开发的激进与遗产保护热的升温,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的冲突性越来越明显,由旅游带来的“商业化”给文化遗产造成的损毁引起了世人较普遍的愤激,关于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关系的讨论和争议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实中,旅游一度以“文化遗产”的对立面显现。由此,出现二种声音:一是主张“双赢”“兼得”,倡导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发展;二是旅游对遗产造成的破坏,令人怵目惊心,站在遗产保护角...
耳边是小时候听过的畲族“山哈”歌,眼前却是只在电视里看过的藏族“博巴”舞,仿佛时空交错。没回老家的林先生近日带着孩子到福州三坊七巷闲逛时,被眼前精彩的场景所吸引。这一幕是“藏畲少数民族非遗交流展”的一个场景——“米林扎绕森嘎嘎巴”歌舞表演和福建畲族民歌演出。 该活动是由福建省文化厅、西藏林芝地区行政公署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承办的“情系八闽走基层”2014春节“...
一排排整齐的书柜,一本本静默无言的古籍。无须多语,一屋子的书香自然而然引人进入文化的殿堂……走进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特藏书库,丰富多彩、卷帙浩繁的少数民族古籍,瞬时让人感到新疆灿烂的历史文化。 据介绍,目前这些被搜集出来的古籍,只是新疆少数民族古籍的“九牛一毛”,更多的古籍则流散于民间。如何抢救、搜集新疆少数民族古籍?如何让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瑰宝得到系...
“中国少数民族展——从丝绸到银器”日前在新西兰南岛第二大城市达尼丁的奥塔哥博物馆开幕。达尼丁市市长戴维·考尔、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谭秀甜及当地各界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展览展出了中国23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服装、传统饰品、日常生活用品等,将丰富多彩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呈现给新西兰观众。展览现场还运用图片、图表、多媒体等手段,展示中国少...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乡坐落在美丽的剌尔滨河畔,是我国鄂伦春族主要的聚居地。新生乡有一座展示鄂伦春族丰富多彩民族民俗文化的专题展览馆——岭上人展览馆,始建于1983年黑河地区鄂伦春族下山定居30周年之际,陈列展览以鄂伦春族的发展历程、民俗风情为主,展现了鄂伦春族悠久的民族历史、鲜明的民族特色及新生乡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观众了解鄂伦春,走进鄂伦春提供了平台。岭上人展览馆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和专题博物馆的...
最近一段时间,36岁的李飞有点忙碌,因为再过几天,对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的第二波发掘就要开始了。 “我们正在紧张编制海龙囤的申遗文本,预计今年六月底结束。”身为贵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李飞说:“我们在做各种准备,初步预想2015年参加申遗,能尽量提前最好。” 海龙囤被称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土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对西南少数...
3月26日至31日,“藏天圣彩——觉囊·唐卡慈善艺术大展”将在上海展览中心序馆开幕。此次来沪展出的唐卡艺术精品有40余件,全部由青海赛格寺的画师亲手绘制。展览举办方上海嘉轩画廊董事长杨晓倩称,此次举办唐卡画展一是为青海赛格寺佛学院进行慈善拍卖,另一方面也是向上海这个走在中国当代艺术前沿的时尚之都推荐这门古老独特的宗教艺术。而此次展览,也让上...
蛇年将至。在我国历史神话中,十二生肖之一的蛇被赋予了美好形象——我们熟知的女娲便是人头蛇身的形象。蛇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动物,我国很多民族都有崇蛇的习俗。根据考古资料,在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大汶口文化中,一些陶器上就有蛇纹,说明蛇崇拜的历史非常悠久。另外,我国民间故事中,如汉族的《蛇郎》、傈僳族的《大姐和三姐》、苗族的《蛇郎和阿宜》、土家族的《龙郎和秋娥》、壮族的《蛇郎》、傣族的...
一些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把蛇看做本民族或本部落的祖先。以蛇为图腾的侗族就传说, 其始祖母与一条大花蛇婚配, 后来生下一男一女, 滋繁人丁, 成为侗家祖先。怒族、傈僳族、白族中都有类似的故事流传,都是蛇与女子婚配,繁衍后人,成为蛇氏族。这些故事中还能看出,先民们对蛇的图腾崇拜。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除汉族之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在中华文化史上同样有重要的地位。 靠口头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特别多。因为有的少数民族没有文字,有的民族在1949年以前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初期,去古不远,他们的神话传说主要靠记忆讲述。除了以散文故事的形式流传,另外还有大量神话保存在史诗里,用韵文的形式流传。因此,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一般不像汉文古...
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芷江再度吸引了世人的目光。12月22日,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湖南省文化艺术产业集团在长沙通程国际大酒店举行“沅州古城”及和平湖观光文化旅游项目签约仪式。 据了解,“沅州古城”项目包括沅州古城、沅州古城文化广场和游客服务中心等文化旅游配套设施,一期项目占地面积1697余亩,将于2015年7月30日前完成建设。 “&...
2012年海外文化交流活动可谓是热闹非凡。波兰·中国西藏文化周”在华沙开幕。精彩的图片展和歌舞表演,让波兰观众被西藏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深深吸引。中方精选的200余幅图片和40余幅精美唐卡,展示了当今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环保、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情况。 在“魅力西藏”歌舞演出上,《扎西鲁卡》《天湖之舞》《林芝民歌》《格萨尔说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