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赴武陟县三阳乡苗庄村对南水北调供水工程将要穿过的万花古墓群进行考古发掘,此举标志着焦作市南水北调供水工程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据了解,河南省南水北调供水工程在焦作地区有26~28号4条输水线路,穿越市区东部、中部、西部,温县、武陟等地,经过地下埋藏文物点多处。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其中北石涧墓群、张羌西墓群、白庄墓群、待王西遗址、苏蔺遗址、万花古墓群6处文...
按照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的统一安排,近日,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武陟县三阳乡苗庄村河南省南水北调供水工程将要穿过的万花古墓群进行考古发掘。 河南省南水北调供水工程在焦作地区有26~28号4条输水线路,穿越市区东部、中部、西部,温县、武陟等地,经过地段文物埋藏点多,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任务繁重,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其中北石涧墓群、张羌西墓群、白庄墓群、待王西遗址、苏蔺遗址、万花古...
近日,由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承担的邓州市南水北调工程地方配套工程考古发掘项目顺利推进。 由南阳市文研所承担的位于九龙乡小张营村及大陂村的考古发掘项目主要发掘了秦汉聚落遗址和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遗存。 由省文研所承担的位于桑庄镇鲁大寨村的考古发掘项目主要发掘了时间跨度较大的聚落遗址的文化遗存。 以上发掘项目发掘面积达5000平方米。 此次发掘对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
1月8日至10日,江苏省文物局在南京召开了南水北调工程、泰东河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暨2010-2011年度全省考古工作汇报会,来自全省各市文物文化局、省内各考古资质单位的领导、文物、水利系统的获奖代表及相关考古领队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江苏省文物局副局长刘谨胜主持,省水利厅副厅长李亚平、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张劲松、省文物局局长龚良出席会议并讲话。南水北调工程和泰东河工程均为江苏省近...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获悉,经过7年不懈努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基本完成既定目标。 截至2012年12月,累计完成考古发掘项目123处,完成考古发掘面积31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3.5万余件(套),多项考古发掘填补相关学术研究空白。 丹江口水库是长江流域通往关中的要道、南北文化交汇地,各时代文化遗迹非常丰富。作为楚文化发祥地、楚始都丹阳所在...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获悉,经过7年不懈努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基本完成既定目标,截至2012年12月,累计完成考古发掘项目123处,完成考古发掘面积31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3.5万余件(套)。 丹江口水库是长江流域通往关中的要道、南北文化交汇地,各时代文化遗迹非常丰富。作为楚文化发祥地、楚始都丹阳所在地,这里曾出土...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获悉,经过7年不懈努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基本完成既定目标。 截至2012年12月,累计完成考古发掘项目123处,完成考古发掘面积31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3.5万余件(套),多项考古发掘填补相关学术研究空白。 丹江口水库是长江流域通往关中的要道、南北文化交汇地,各时代文化遗迹非常丰富。作为楚文...
自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以来,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历时十年,田野考古工作已圆满结束。2011年开展的泰东河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历时一年半,也顺利结束。这两项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近日,江苏省文物局和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开展了南水北调工程及泰东河工程文物保护工作评比表彰活动。自《关于开展南水北调工程及泰东河工程文物保...
中国缺水,北方尤为缺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北方缺水并非自今日始,华北水资源匮乏局面至元代之后愈加明显。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海河流域人口增加,粮食供应压力加大,为了缓解北方粮食供给的困难,不断有人提议在海河流域兴修水利,将一些低洼荒地改造成为水稻田,就近解决困难。其中规模较大者有明天启二年(1622年)董应举在天津至山海关一带屯田,开田18万亩,一度“积谷无算”。清代雍正初年又大规模实行...
近日,江苏省文物局向有关市文广新(文物)局、博物馆及省有关部门发出通知,开展南水北调工程及泰东河工程文物保护工作评比表彰活动,将对两项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自2002年底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以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文物保护工作已历时十年,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果。2011年至2012年,我省泰东河工程考古发掘工作也圆满结束,并取得了重要学术成果...
2012年,南水北调库区郧县境内的田野考古抢救性发掘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在湖北省文物局统一组织协调下,今年前三个季度已经完成了由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十堰市博物馆、宜昌市博物馆、郧县文物局等12个高校和科研单位承担的杨溪铺遗址、三明寺遗址、小河遗址、郧阳府学宫古建筑群等16个田野考古发掘和勘探项目,发掘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
9月29日,江苏省文物局在南京召开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文物保护工作验收会,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博物馆、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的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二期控制性及非控制性的15个考古发掘项目进行了总体验收。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省内多个博物馆、高校的20多名考古发掘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文物局博物馆处束有春处长主持,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张劲松主任、省文物局刘谨胜副局长和南京博物院院长助理...
8月31日,江苏省文物局与省南水北调办公室组成联合检查组,赴盱眙、洪泽两县检查南水北调工程的两个文物保护项目——泗州城遗址和洪泽湖挡洪闸工程工地。检查组由省文物局刘谨胜副局长率队,南京博物院、淮安市文物局、盱眙市文广新局相关领导陪同检查。今年是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收官之年,年底江苏省文物局将举行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目前,各项野外考古工作均处于扫尾阶段,大部分已转入室内整理。泗...
新郑胡庄墓地文物 安阳固岸墓地文物 鹤壁刘庄遗址出土的仰韶时代晚期文物 我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保护行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正处于收官阶段。随着文物大量出土,如何安置它们成为我省文物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本报记者 刘 洋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进入收官阶段。7月16...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