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作为一项举国关注的重大工程,南水北调受到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高度重视。记者1月4日采访中获悉,山东省文物部门对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范围内的文物进行了悉心的勘探发掘和保护,目前域内文物保护工程已经通过验收。 文物保护工程全面完成通过验收 根据国家文物局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有关要求,2014年12月4日-6日,山东省文物局基本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办公室在济南召开南水北调一期山东干线工程鲁北段...
根据国家文物局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关于印发<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等相关规定,12月4——6日,山东省文物局在济南组织召开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干线工程鲁北段、济南至引黄济青段文物保护项目完工验收会。参加会议的有文物保护主管部门、项目承担、项目监理、南水北调及水利设计等有关单位。会议听取了工程承担单位的工作汇报,对部分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检...
近日,历经10年的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抢救工作目前基本结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湖北库区共有文物点159处。2004年以来,文物工作者对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考古发掘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累计对134处地下文物点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各时期珍贵文物15万余件,这些文物及文化遗存对于研究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市文联、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北京市作家协会近期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南水北调库区体验生活,服务群众,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下基层采风志愿服务活动。 12月2日至6日,北京市文联组织60余名北京文艺工作者深入南水北调库区。在河南南阳、湖北十堰,首都文艺工作者为库区村民带来一场场特别的书画笔会,同当地民间艺术表演者切磋交流。 2日下午,在河南南阳蒲山镇杨营村,村民杨宏国特意放下...
南水北调引来的丹江之水在河南荥阳薛村通过地下隧道穿过滔滔黄河,直奔北京。当人们惊叹于这一伟大工程时,一项最新披露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成果却鲜为人知: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1260年之间的商代前期,穿黄隧道入口的邙山南麓曾发生过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 “这一研究成果揭示的古代地震遗迹迹象清楚,年代确凿,填补了我国夏商周三代古地震记录的空白,也为我国古地震的发现和定年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北京大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长江、黄河两个古代文明的核心地区,所经湖北、河南、河北等地不仅地下文物埋藏丰富,而且地面历史古迹不胜枚举,文物的价值远超三峡,抢救性保护的难度也更大。”南水北调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日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正是考古人员争分夺秒的大抢救,才让河南新郑唐户遗址、湖北郧县辽瓦店子遗址等沉睡千年的中华文明浮出水面。 南水北调工程除丹江水库大坝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之际,为充分展示我省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成果,由省文物局、省南水北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安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流过往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如上图。新华社发),11月19日在安阳市博物馆开始展出。 国家文物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省文物局、省南水北调办、省文化厅,以及来自郑州、南阳、驻马店、平顶山、许昌、新乡、鹤壁、安阳等市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出...
11月19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在河南省安阳市博物馆开展,共展出该项工程沿线8个城市选送的珍贵文物3000余件。图为观众在陶俑展台前参观。
纹饰各异的铜镜,制作精美的陶楼……这些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出土的文物。11月19日,这些文物将在安阳博物馆与市民见面。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为迎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展示河南省在该工程中的文物保护成果,省文物局、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安阳博物馆举办“流过往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集中展示该工程369处文物点出土的精品文...
日前,南水北调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泊头西辛店乡韩庄村发现一座古墓,从古墓中出土一件白釉长颈盘口瓶。据当地文广新局文保所工作人员初步鉴定,这是一件古代盛酒的器皿,具体年代还需上级专家前来鉴定。目前,这件文物已被收藏在泊头市博物馆。 当天泊头市文广新局文保所接到韩庄村村民来电举报后,工作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根据现场勘察,初步断定这件文物是一个古代白釉长颈盘口瓶,应该是墓葬主人的随葬物品。瓶体罐面颜...
记者近日从湖北省文物部门获悉,历经10年的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抢救工作目前基本结束。湖北丹江口库区共出土15万余件重要文物,这些文物及文化遗存对于研究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湖北库区共有文物点159处。2004年以来,文物工作者对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考古发掘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累计对134处地下文物点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各...
徐堡古城址出土的卜骨 丹江水穿越黄河,旋即进入温县陈家沟。前几年的考古发掘表明,太极拳圣地历史悠久,出土的上千件文物,分别来自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西周、东周,汉代、宋代等,像挖了条时光隧道,让人可以遥望这个村庄的千年过往。 陈家沟最有趣的一段往事,应该发生在春秋晚期。在该村春秋晚期的地层上,考古队发现了一个石圭废料坑,里面有大量石圭边角料和残次品,应该是专业制造石圭的地方。那...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丹江口库区和受水区地下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相继完成,从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一直到明清时期的重要发现不断出现,一部绵延不绝记载中华文明进程的天然“地书”被渐次打开。 “虽然是被动解剖,但南水北调纵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为探索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说,这项文物保护工程,把中国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完整地揭示了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